本篇文章1463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贾佳)看病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省委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崔近日提出,要确立县级封闭医疗社区(以下简称“综合医院”)的重要地位,抓好综合医院建设的三大要素。

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2009年以来,各地大胆探索县域医疗社区,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其中福建省探索建设的县域综合医院最为典型。然而,这是一项全面的改革,涉及多种利益,需要努力。此外,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改革的基本条件和进展也不同。随着改革的深入,这将变得更加困难。要进一步推进县域医疗社区建设,重新认识其意义,梳理改革的痛点和突破点,总结更高层次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造福千家万户。

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崔认为,综合医院的建设是县域卫生治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县域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综合医院的职能定位是确保县内人民的健康,是负责确保基层人民健康的主体,这使得有可能将重点放在治疗疾病和转向健康保护上;综合医院实行管理与经营分开的管理体制,通过激励体制改革,努力为“大健康、大健康”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综合医院的建立,使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实现了分级诊疗,迫使城市医院更加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崔说,要全面、系统地推进综合医院建设。综合医院建设不是县内各种医疗机构的简单合并,而是一个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财物一体化的卫生管理和保护组织(社区)。因此,需要全面、系统、全面地推进各项改革,消除公立医院的营利性机制,促进公益性回报,如通过药品和耗材的“零差”销售消除国家政策的营利性导向,通过院长年薪制、医院薪酬制度和医院支付制度改革遏制部门的机构性营利性倾向,通过“点制”体现以技术服务健康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消除医院分配机制的营利性。通过“三个医疗联系”和“换鸟笼”等措施,改革需要“红利”;增加公立医院合理补偿,履行政府投资保障责任。

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崔强调,综合医院建设要明确责任主体、运行机制和利益关系。一是以县级综合公立医院为龙头,开放县内医疗机构的行政壁垒,设立综合医院,明确医疗卫生责任主体;二是建立综合医院人、财等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医疗激励机制。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已经从购买医疗保健转变为购买医疗保健和健康并重。“一次总付、超支自付、结余留用”的原则已经落实。剩余的医疗保险基金已经纳入医疗收入,引导“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走向同一方向,使医疗体系能够以赚钱→治病→关注健康为中心。第四,改革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薪酬制度,实行县乡两级全体医务人员目标年薪制度,实行年薪计算“点制”,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崔建议落实政府在综合医院建设中的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党政领导挂帅,督促部门放权,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综合医院的权力清单。政府应建立医疗保险“双监督”制度,承担综合医院的建设和监督责任;建立以健康为基础的健康信息系统,以帮助医疗和国防一体化、分级诊断和治疗以及服务监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投资中医药,在医疗和健康促进方面发挥作用。

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最后,崔还建议促进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是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融入医疗社区。成立由综合医院和疾控中心人员组成的“医防一体化办公室”,完善医防一体化机制,提升综合医院内涵和外延,将预防体系与医疗体系深度融合,做好健康促进和医疗工作。帮助和促进普通人从花钱治病到花钱保健的提升,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医疗保险、价值医疗、价值医药的新型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和保健服务,减少资源浪费,获取最大效益。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崔玉英委员:确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重要地位 抓准“总医院”建设三大要素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