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4字,读完约26分钟

正文|刘杰

编辑|王宗尧

编者按: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流动性越来越悲观,整体抗风险能力下降。许多公司无法通过正常运营“补血”,只能依靠融资维持运营,债务违约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问题很多是由上市公司过度“失血”造成的。以草蜢生态为例,其支付周期太长,大量资金存入项目,短期内难以收回,再加上资金数额巨大。项目提前,导致公司“失血过多”;东方金隅因囤积玉石而占据大量资金,甚至不惜以财务欺诈为代价虚增利润,致使企业陷入更大的危机;*由于前期持续的并购,st港泰流失了大量血液,目标公司业绩“不强”,无法为上市公司“补充血液”,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过去两年,a股债券违约公司数量激增,而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连续几年下降,这意味着a股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

长期以来,现金流量是影响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被比作企业的“血液”。因此,通过业务运营创造足够的流动性非常重要。良好的“造血”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度过“寒冬”;然而,一旦“造血”能力丧失,企业就陷入了依靠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的怪圈。当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使融资渠道受阻时,企业很可能陷入严重的危机。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红色周刊》记者统计了过去四年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资本变动情况。根据wind数据,2015年至2019年,a股公司货币资金总额分别占4.23%、4.26%、4.19%、4.05%和3.88%,呈明显下降趋势。a股公司的总资本比率正在下降,这意味着它们的整体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此外,从a股公司的整体“造血”能力来看,2017年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三年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负的公司数量为657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0%。家庭占比达到17.08%,表明目前在a股公司中,近20%的上市公司“造血”能力较弱,企业很难通过经营“造血”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净利润质量方面,2017年至2019年,经营现金流入与净利润之比小于1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213家、2133家和1758家,分别占同期上市公司总数的63.50%、59.51%和46.54%。从比较结果来看,一方面,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利润“质量”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仍有超过40%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不高,业绩仍停留在“账面财富”上。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上市公司内部的“供血不足”需要外部融资,大量的外部融资很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事实上,仅从债券违约数量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近年来a股公司的债务违约呈上升趋势。据风能统计,从2014年到2019年,a股公司中有1、3、0、3、15和16家公司出现债券违约,这表明近两年出现了明显的激增。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a股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说到公司,有很多公司的财务状况更糟糕,很多公司甚至失血过多,陷入财务危机。

过度“失血”的结果往往是无法忍受的。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会影响业务运营的连续性,还会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并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和破产。

例如,2016年,前锂电池巨头建瑞沃能斥资53亿元收购深圳沃特马100%的股权,进入动力电池行业。然而,巨额收购增加了其财务负担,不久之后,其巨额债务逾期,这导致公司的资本链断裂。事实上,建瑞沃能的资金链风险已有初步迹象。其经营产生的净现金流多年来一直为负,其“造血”能力令人担忧。当时,它仍花费巨资进行收购,并最终承担了不良后果。2019年9月30日,建瑞沃宣布已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此外,st是巨大的。它曾是汽车分销的龙头企业。早期,它寻求扩大规模,但忽视了自身的资金链危机。在上市的九年中,其六年业务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负,即2017年。5月2日,该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调查。一度,它陷入困境,融资受阻,流动性紧张。同年5月,st从吉东风公司借了1700万元来补充流动资金。.....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2019年,st港泰和东方金隅拖欠债券,陷入流动性危机。在最近披露的2019年a股年报中,草蜢生态也有巨大的债务缺口,这导致交易所质疑其债务偿付能力。《红色周刊》记者对上述三家公司的资金链进行了梳理,发现它们都存在造血能力低下的问题,我们将逐一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蒙草缺乏生态“造血”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通过应收账款被下游客户大量占用,而其支付相当缓慢。自2012年上市以来,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全年约占营业收入的100%,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流动性,致使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多年为负。原因与其商业模式密切相关。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收款周期太长,严重挤压了流动性

草蜢生态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业务。上市初期,主要采用传统的承包经营模式。2015年,ppp项目在中国启动。其运作模式是公司与政府合作成立项目公司(spv),由项目公司负责后续建设和运营。但是,当时ppp项目模式还不成熟,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因此,草蜢生态仅签署了1.35亿元人民币的ppp项目,受益于后期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影响,ppp模式成为政府项目建设的主流。根据草蜢生态2018年的债券评级报告,2017年,草蜢生态一举新增25个ppp项目,ppp项目目前的运营收入占工程业务的64.73%,这意味着其ppp项目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业务模式,成为其核心业务模式。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与传统模式下仅2~3年的建设周期相比,ppp模式项目周期可持续10~30年。同时,在结算模式下,ppp项目分为建设期、运营期和维护期,其中建设期要求企业出资建设。项目公司每年根据竣工进度结算工程款,支付方式为“8: 1: 1”(当年支付结算金额的80%,以后两年支付10%)。这意味着即使是当年的结算资金也要等3年才能全部收回。竣工决算建设期结束后,进入运营期(即可用性期)和维护期,之后政府每年支付可用性服务费和运营维护绩效服务费,这是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可以看出,ppp模式具有项目周期长的特点,下游客户是政府机构,因此从项目合同签订、审批、验收、结算到最终支付的过程非常长。因此,草蜢生态工程的付款非常缓慢。财务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草蜢生态应收账款分别达到54.21亿元、41.11亿元和40.73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97.18%、107.6%和142.82%。其应收账款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比例逐年增加。可以看出,其大部分资金都存放在应收账款中。2019年,其平均收集期长达517天。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同时,在上述周期中,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34.87亿元、21.68亿元和19.78亿元,分别仅占营业收入的62.49%、56.74%和69.38%,这也反映了草蜢生态“返血”状况不佳,收入多为“纸上谈兵”。

事实上,草蜢生态的项目支付高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或专项资金,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草蜢生态在2017年爆发的一些ppp项目已经进入政府支付期。然而,《红色周刊》的记者检查了在建工程的付款情况,发现很多工程已经逾期。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根据2019年6月14日的询函回复,草蜢生态披露2018年有24个ppp项目,其中16个项目尚未达到政府支付期,在已经进入支付期的8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已经逾期,逾期金额为9173.27万元。逾期金额已投入8.81亿元,占该部分项目总投资的10.41%,截至2019年,逾期情况依然存在。根据2019年债券评级报告,截至2019年3月底,草蜢生态城有34个在建项目,11个项目进入付款期,其中6个项目仍有逾期付款。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逾期付款的原因是政府资金短缺。据2019年12月20日的《国家商报》报道,标题为“企业讨债有多难?据报道,内蒙古生态欠当地政府6亿元,生态书记安曾透露,“很多县的年财政收入只有一二亿元甚至更少,但却要进行与财政不相匹配的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这个项目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目前,草蜢生态已经被当地政府拖欠了6亿元。“政府财政紧缩已经传导到企业,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草蜢生态应收账款持续扩大。由于这一因素,草蜢生态2018年整体信用评级已降至aa-,前景为“负面”,对其再融资产生负面影响。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此外,自2017年以来,草蜢生态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逐年增加,从2017年到2019年,分别为196天、390天和559天,这意味着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延长,占用了供应商的付款。如果上游供应商因付款不足而延迟供货,可能会对草蜢生态下游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其顺利付款,导致其对上游企业的负债进一步增加,从而形成“三角债”风险的恶性循环。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项目资金压力巨大

代收货款的问题足以让草蜢生态头疼,但更重要的是,ppp项目需要企业提前进行基建,这进一步加剧了草蜢生态的财务压力。

以2017年为例,债券评级报告显示,草蜢生态本期在建ppp项目有26个,本期投资额高达28.96亿元,而后续建设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高达279.51亿元,这可以从前期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中看出。项目建设期长达1~3年,意味着资金预付期较长。一方面,付款速度慢,另一方面,大量资金需要长期预付。在资金压力下,草蜢生态可能无法呼吸。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草蜢生态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资本对它极其重要。然而,根据年报,从2018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净流出29.5亿元。很难归还资金,这使他们陷入“贫血”状态。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资金只剩下8.91亿元。与前几年相比,每年都有数十亿的预投资,这笔资金只是杯水车薪,而资金短缺也可能会给其项目的未来实施带来麻烦。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鉴于草蜢生态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和血液供应的不足,只能依靠大量的外部融资,正是如此,它对外部融资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2018年,在金融去杠杆化的背景下,财政部92号文件对ppp项目进行了规范和清理。金融机构收紧了对ppp项目的融资,而草蜢的生态融资并不顺利,因此它们被迫选择收缩业务。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根据2019年债券评级报告,2018年仅签署了一个新的ppp项目,公司还表示“为避免项目快速增长带来的过度现金流压力,企业积极控制规模和发展速度。”订单的缩减直接反映在草蜢生态的表现上。年报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下降31.52%、25.36%和58.82%,净利润下降也在70%以上。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财务成本吞噬利润

事实上,由于短期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受到草蜢生态的青睐。2017年,短期贷款达到17.75亿元,9月和10月分别发行短期融资券5亿元和3亿元,当年长期贷款仅为7.58亿元。考虑到项目周期长,存在“短贷长投”的问题,高融资成本成为其背后的秘密。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根据2018年6月19日的询函,草蜢生态短缺,长期贷款融资成本分别为4.35%~6.5%和4.97%~7.5%。相对而言,长期贷款的融资成本较高。如果这个建设项目被资助三年,巨额的财务支出将严重损害公司的业绩。

然而,“短期贷款和长期投资”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2018年至2019年,草蜢生态长期贷款开始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178.40%和53.29%,金额分别达到21.11亿元和32.35亿元。受短期贷款影响,同期财务费用分别高达2.03亿元和2.7亿元

虽然项目已经放缓,但草蜢生态的财务压力仍然很大。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短期贷款达到13.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14.53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只有8.91亿元,现金与上述两笔短期债务的比例只有0.32,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事实上,ppp项目在中国推广的时间还很短,仍然存在风险。从事ppp项目的主导产业东方花园在2019年4月遭遇“欠薪风暴”,暴露出来的资金危机敲响了警钟。但是,由于草蜢生态金融形势严峻,我们也应该警惕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一度被称为“翡翠第一股”的东方金玉,如今陷入困境。该公司不仅拖欠了大量债务,还因财务欺诈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使其面临退市的风险。是什么原因导致东方金玉落入这样一个领域,从“珠宝化”到现在“黯然失色”?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大量囤积原石挤压了公司的流动性

东方金玉于1997年上市,主要从事翡翠原石、翡翠成品、金条、金(镶嵌)等饰品的设计和销售。以前被称为“更多优先股”,上市初期表现不佳,营业收入逐年下降。2006年,云南兴隆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其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为赵兴龙之子赵宁,在云南享有“赌石之王”的称号,此后更名为“东方金隅”。此后,东方金隅的收入增长率一直“一路跑来”,连续八年实现高增长,经营业绩也有所上升。从那以后,东方金玉一直充满信心,走上了囤积原石的道路。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从这些年的财务报告来看,东方金隅的存货几乎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其账面价值也在逐年上升。2006年,其账面价值仅为2.73亿元,但到2016年,其库存价值已增至69.15亿元,其库存在10年内增长了24倍以上。此外,东方金隅的存货占全年总资产的70%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0%。它的存货主要是珠宝和玉器。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有了价值不菲的“石头”,赵宁(家族)的价值飙升。根据胡润百富榜,2017年,赵宁(家族)以70亿元的财富成为云南首富。那时,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当时,东晋余浩继续以巨额投资囤积原石,这也为其未来资金链的断裂埋下了一个“地雷”。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截至2017年底,东方罗进的库存金额飙升至96.54亿元,同比增长39.60%。作为回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了一封询证函。根据其2018年5月17日的询证函,“公司基于翡翠原石资源的减少和缅甸政府的原产地控制,一直对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所以大量采购。”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2017年,该公司花费25.94亿元购买了338块翡翠原石,截至期末,其翡翠原石库存达到809块。如果数据是真的,那真是令人震惊,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它似乎包含了很多“水分”。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东方金玉翡翠的销量不高。2017年,该公司共售出58块翡翠原石,其中近7块成为上一年的库存。那一年只卖出了19块翡翠原石,但一下子就卖出了338块。

连续购买大量的原石是非常可疑的,但是销售量是相当有限的。如果按照2017年销量大幅增长后的58块原石来计算,大约需要10年才能销售一空。更重要的是,这种操作意味着大量资金滞留在库存中,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从“造血”的角度来看,东方金玉的表现并不好。2006年至2019年的14年间,2008年、2012年和2019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仅为正值,三年的净流入总额不到4亿元,而这14年的净流出总额高达60.66亿元。

虚构的交易、金融欺诈引发了危机

尽管东方金玉对翡翠原石的未来价值持乐观态度,但其资金并不充裕,不仅不断流失血液,而且造血能力也很差,因此需要大量贷款来“补血”,而且借贷成本也不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奇怪它还买了很多原石。

2020年4月28日,证监会提前发布了《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通知》,似乎揭开了东方金玉囤积翡翠原石的真相。

根据数据,东方金隅通过其孙子瑞丽高捷红宁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宁珠宝”)控制了19个银行账户,伪造销售和购买交易的现金流。发现2016年虚增营业收入1.42亿元,虚增利润9504.09万元,占当年合并利润表利润总额的29.60%;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2.95亿元,虚增利润1.84亿元,占当年合并利润表利润总额的59.70%;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1.2亿元,虚增利润总计7900万元,占2018年上半年报告利润总额的211.48%。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同时,为提供涉案资金,2016年至2017年,鸿宁珠宝与李等6家名义供应商伪造了采购交易,支付了8.18亿元采购款,其中3.98亿元通过名义供应商和中介账户转入名义客户账户,最终形成资金闭环。这解释了为什么其资金短缺仍在大量“购买”原石。事实上,东方金隅所谓的“看好市场前景”实际上是其财务欺诈的幌子。所以,它庞大的库存中确实含有大量的“水分”。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事实上,东方金玉的虚假库存一直是一个线索。为了填补资金缺口,2017年4月,该公司计划发行3年期公司债券,筹资15亿元人民币,随后减为13亿元人民币。同年6月,该公司以翡翠原石为抵押担保,以增加信用,但最终以担保方式影响存货周转为由撤回申请。问题是,它显然囤积了数百块粗糙的石头,很难在短时间内卖掉空。你为什么担心影响库存周转率?鉴于2017年存在虚假采购交易,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虚假库存会被披露,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数据显示,东方金隅拥有大量银行贷款。2016年和2017年,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总额分别大幅增长54.16%和19.16%。2017年,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贷款和非流动负债高达36.34亿元,但此时账面货币资金只有3.91亿元,债务缺口巨大,流动性风险已经大幅上升。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截至2018年,东方金隅囤积的原石销售低迷,当年营业收入减少68.08%。同时,由于金融去杠杆化政策的影响,公司面临融资困难。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它将“含泪出售”之前大量收购的囤积商品。

据年报显示,该公司曾集中销售一些销售质量较差的翡翠产品,其毛利率为-72.04%,导致其整体毛利率下降了16个百分点。然而,尽管东方金隅以低价出售了一些原石,但仍未收回资金。本期应收账款激增83.89%,资金问题仍未解决。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根据2018年度报告,东方金隅的许多债务已经逾期,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部分银行账户和资产被冻结,金融机构向其放贷,外部融资受阻。本应于2019年3月18日支付的“17只金隅债”利息未能如期兑现,其流动性危机终于被“引爆”。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2019年1月和7月,东方金隅两次被债权人申请债务重组,面临破产危机。根据最新公告,东方金隅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截至2019年11月18日,其逾期债务高达58.15亿元,截至2019年底,其账面货币资金仅为674.26万元,可谓杯水车薪。

回顾过去,东方金隅大举囤积石材,积累了大量库存资金,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流动性。然而,其虚假交易和财务欺诈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这使得上市公司的情况更加糟糕。2018年和2019年,东方金隅连续两年亏损。在2020年更加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如何化亏为盈值得关注。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st港泰因并购损失了大量的血液,但目标公司的业绩却不如预期,这使得其“造血”能力越来越差。2013年至2016年,其净经营现金流为人民币4223亿元。虽然“押马”M&A可以迅速增加收入,但如果后续的M&A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无法继续,前期的高增长可能无法维持,后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自2020年以来,* st Gangtai的风险警告一直不变。除了连续七次暂停上市的风险外,自4月底以来,该公司已连续四次释放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因为该公司的股票是连续的。在13个交易日(2020年4月14日至4月30日),收盘价低于股票的票面价值(即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2019年11月8日,*st港泰宣布无法支付“01债券17股”的利息,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现在正处于退市危机。*圣岗台可以被描述为“危机无处不在”。回顾其发展历史,今天的st危机与其早期的跨境“赌马”有很大关系。

在马身上下赌注会造成太多的“失血”

*st港泰于1993年上市,早期主要从事房地产和贸易业务。2013年,剥离房地产业务,收购甘肃大冶地质矿业有限公司股权,转型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然而,转型后不久,*st港泰开始大肆跨境并购,这被称为“全产业链布局”。2015年4月,以3亿元现金收购郭顶黄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郭顶黄金”)100%的股权,开始涉足黄金等贵金属的销售。同年,分别以1.7亿元人民币和6.6亿元人民币,将广州尤娜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尤娜珠宝”)36.96%的股权和上海克兰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克兰贸易”)100%的股权据为己有,并开始铺设黄金网上o2o销售渠道,打造第一股“网上珠宝”。2016年1月,以4.4亿元人民币收购网络营销公司北京瑞格嘉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格传播”)100%的股权。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当时,*圣岗台拥有强大的火力,大胆跨越边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黄金行业的新进入者,它通过“押马”的方式迅速扩张。2012年,转型前总资产只有6.31亿元,到2016年,总资产增加到113.85亿元,是原来的18倍。然而,欲速则不达。虽然资产有所增加,但总资产周转率从2.14大幅下降到1.03,运营效率大幅下降。这与ST港泰收购的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被ST港泰收购的目标公司的后期运营几乎低于预期。数据显示,郭顶黄金和尤娜珠宝在承诺期内没有履行业绩承诺,尤娜珠宝甚至在承诺期的最后一年扭亏为盈。在承诺期的最后两年,瑞格通信仅实现了80%的绩效完成率。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st港泰此前的收购一再失败,这似乎与其“跨境并购”有很大关系。由于行业不同,上市公司和目标公司在管理结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上存在差异。收购完成后,将会耗费巨大的整合成本,而整合比较困难。如果你不小心,你会失去双方;此外,他们收购的目标公司大多不是成熟的企业,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维持运营。例如,*st港泰对富豪通讯的并购也引发了类似的问题。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2017年12月28日,*圣岗泰突然宣布计划出售富豪通讯。令人惊讶的是,在收购完成前不到两年,该公司仍处于业绩承诺期。因此,这一公告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询问。*st Gangtai在回复随后的调查信中表示,“自2016年以来,通信巨头加大了投资,加剧了竞争。富豪通信增加了市场投资以赢得客户资源,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其业务仍处于持续投资期。培育客户和市场需要时间。上述情况也导致其业绩低于预期。同时,它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很大的不同,它存在于管理和控制方法、业务模式和人员结构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st港泰的跨境合并实在是太“鲁莽”了。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st港泰的疯狂并购“流了很多血”,但目标公司的经营业绩低于预期,这使得其“造血”能力越来越差。2013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继续为负,净流出总额为42.23亿元。

快速并购带来的担保风险

“欢乐谷”式的快速M&A,虽然能使企业收入快速增长,规模巨大,但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M&A因血液供应不足而无法继续,那么企业早期的高增长很可能就无法维持,后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圣岗台不幸被招募。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在M&A 2014年至2016年的高峰期,*圣岗台的收入继续以236.78%、86.54%和20.56%的高速度增长。至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年报称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在2017年st Gangtai的并购放缓后,其收入立即大幅下降了23%。问题是,在M&A的早期,由于对资金的渴求,大股东一致行动持有的大部分股份已经被质押。例如,港泰集团和港泰投资咨询的股份质押率接近100%。一旦公司业绩下滑影响股价,意味着大股东所持股份价值缩水,这对其质押融资非常不利。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存在清算风险。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此外,*st港泰也因为并购问题陷入了巨大的担保风险。

2019年4月10日,*st港泰因非法担保收到一封询证函。数据显示,未经上市公司决策程序,*st港泰共对外担保16笔,金额约42亿元,担保对象主要是港泰投资咨询、港泰实业、港泰集团等大股东的一致行动。同年6月11日,*st港泰在回复与海外收购相关的询证函时披露了这一非法担保的细节。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st Gangtai在询价信中表示,“计划在2016年底收购意大利珠宝公司buccellati holding italia s.p.a .(以下简称“bhi Company”)。然而,鉴于其通过发行股票收购资产的愿望,并考虑到政府批准跨境并购的复杂程序,双方同意港泰集团将首先以现金支付收购费用,然后上市公司将通过发行股票进行收购。在此过程中,港泰集团向其交易对手支付了25.89亿元人民币,这对其现金流产生了巨大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大幅上升使其融资能力下降。因此,在一些融资过程中,它没有通知上市公司。本案出具了上市公司印制的相关担保文件。”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由此可见,持续的并购不仅让st钢泰损失了大量的血液,也让大股东们弹药不足。为了继续扩大和保持业绩的增长,大股东们忽视了财务状况,忽视了法律法规,不惜一切代价承担风险,这最终造成了诅咒。

激进的信用销售影响“造血”能力

“赌马”失败后,*圣罡太明显失血过多,无法通过大规模并购继续提升业绩。因此,赊销已成为催化其收入规模的另一种手段,其结果是应收账款激增。

2016年至2018年,应收账款分别为13.23亿元、18.42亿元和38.52亿元,增速分别为124.79%、39.27%和109.06%,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2.41%、22.42%和34.89%。应收账款增速明显加快。作为回应,*st Gangtai在2018年5月29日的询证函中表示,“主要原因是采取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给下游客户一个账户期,以获得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为了刺激销售增长,它真的是绞尽脑汁。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然而,尽管肆意赊销可以在短时间内拉动销售增长,但大量资金以“应收账款”的形式被下游客户占用,这无疑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增加其财务负担。另外,一旦应收账款以后无法收回,将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项措施等于“饮鸩止渴”。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并购的亏损加上巨额应收账款的挤兑,*st港泰的资本链长期处于危险之中。截至2019年底,其账户中仅有4400多万元的货币资金,处于明显的“贫血症”状态。通过并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良好的增长,但事实上,并没有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在此期间,为了维持运营,它不断寻求外部融资。2013年,其短期贷款仅为5200万元人民币,到2019年,已累计达到32.34亿元人民币。同时,它多次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2016年1月,它又发行了32.65亿元人民币来收购克兰商业和富豪文化等公司。2016年3月和2017年11月,中国分别发行了10亿元和5亿元的公司债券,以增强流动性。

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由于过度依赖外部融资,当融资环境恶化时,*st港泰无法招架。2018年6月,一篇名为《港泰集团对上海的援助函》的论文引爆了公众舆论,*st港泰在信中写道,“金融机构借钱给他们,造成流动性危机,公司的正常运营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向上级政府寻求帮助。”一旦获得贷款,其资本链将面临断裂危机,这是其过度依赖外部融资进行激进扩张的结果。■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封面文章 | A股“失血”综合症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