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7字,读完约4分钟
特价|文辉
编辑|张炬
在战争和流行病的时代,内地几大保险巨头的商业模式转型话题一度在市场上引起热烈讨论。行业巨头友邦保险的发展思路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该公司目前是泛亚最大的独立上市寿险集团,并在泛亚主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对于转型中的国内保险公司而言,“尖子生”友邦保险自然成为研究对象。
保险业的两大困境
国内保险业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困扰。早在1919年4月,上市保险公司的股价就进入了大范围的波动,这一次的爆发成了压垮股价的最后一击。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分别提取了25%、15%和25%,导致核心资产下降。如此大的回调归结为两个基本难题:
一方面,在保险不脱离财务管理的背景下,低利率环境对当前基于利差的商业模式极为不利。各行各业自然都有做大的原始冲动,保险业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保险公司盲目追求扩大保费和大量资产。结果,价格战占了上风。每个人都在用高息的“理财”产品抢占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以安邦为代表的行业新星。
这个模型的生存基础是市场上有足够的高收益资产,而低利率是这个模型的最大杀手。受疫情影响,年初以来国内利率大幅下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2.46%的历史低点,引发市场对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担忧。
另一方面,保险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代理“脱落”问题。在疫情的干扰下,代理人很难实现面对面营销,这间接加速了一些低活动率代理人的流失,并对保险公司新的单一保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据统计,国内代理人的平均服务年限仅为1.57年,反映了国内保险业低保留率、高退出率的现状。
即使是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朋友也无法逃脱保险新人从杀戮到堕落的怪圈:当代理人第一次进入保险公司时,他首先为自己买了一轮保险,然后推销他周围的亲戚和朋友,最后当资源几乎耗尽时,他被迫离开这个行业。目前,整个保险业都处于这样的生态之中。友邦保险的优势在于,它赢得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代理人,从而能够更好地为高净值客户服务,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从某种程度上说,友邦保险的卓越并不是来自其良好的商业模式,而是来自其抓住高端市场的机遇和在泛亚地区的全面布局。
平安和人寿保险等领先企业仍有光明的前景
近年来,国内保险业的发展确实过于粗放,依靠不可持续的扩张策略如“杀价”和“低价”,因此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相对较低的估值定价;特别是在港股方面,除平安、CPIC pev、新华和中国人寿基本处于0.3-0.4倍的水平,远低于平安和友邦的1倍和1.4倍,充分表明市场基金完全认可中国平安。
事实上,平安目前正在构建的两个闭环至少高于友邦保险。
闭环一是个人理财的闭环,旨在满足平安寿险责任方的需求。平安集团所有业务部门(包括银行、证券和信托)的对手围绕利润贡献最高的寿险产品进行交叉销售。这种组织结构已经让许多竞争对手远远落在后面,平安医生和车家两大互联网平台的祝福已经成为寿险和财险客户长期反馈的加分项。闭环是集团财务的闭环。由于平安银行、证券和信托的资源整合,可以为平安保险的负债提供更好的资产。从近年来的总投资回报率来看,平安确实高于其他保险公司。
除平安之外,市场上许多投资者对中国人寿的中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是由于其初期转型。2020年第一季度,债务方面表现出色,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3%,领先同业。然而,目前寿险费用投资的增长率仍明显高于新业务价值的增长率,因此总体而言,寿险费用投资效率仍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
绘制关键企业的财务和估价图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对标友邦保险 国内上市险企进阶之路隐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