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6字,读完约6分钟
6月11日上午,财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财新研究院副院长吴朝明在参加网易金融“聚焦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直播时表示,中国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是正确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增长弹性强劲,在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快速复苏;a股关注短期利润修复机会,长期拥抱新经济和新消费,重视股权资产投资的长期回报。
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吴朝明认为,在过去200年全球治理体系变化的背后,存在着主要经济体经济地位相对变化的阴影。受疫情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地位将发生迅速变化,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变革进程也将加快。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从1800年的历史到现在的200多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它是一个殖民体系,属于帝国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并建立了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取代了国际联盟,形成了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据此建立,保持了全球治理的相对平衡。在上述变化中,当时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有起有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美国从奉行孤立的单边主义转变为多边主义,参与全球事务,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导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
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西方国家的gdp比重却不断下降,出现了“东升西降”的现象。有必要改革和完善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世界格局多元化的背景下,美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和改革现有的秩序,因此选择了“退出集团”来重建一个体系,可以预见,美国未来将继续“退出集团”。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中,也存在“金融去中国化”的可能性。因为在2008年和2020年,美国与14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以解决特殊时期的全球美元流动性问题,维护金融市场和各国汇率的稳定。然而,中国央行没有参与这两种货币互换。目前,中国持有世界第二大美国国债,其外汇储备也是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不包括在货币互换之友的圈子里,因此有必要防范“金融去中国化”的可能性。
从1980年到现在的40年里,已经证明了中国和美国是高度互补的。例如,在这40年中,美国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增长了3.3倍,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5倍,美国股票指数增长了近30倍。在劳动、资本和技术的收入分配中,美国资本和技术明显占主导地位,获得的回报率也很高。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劳动收入增长了90多倍,经济总量增长了75倍。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融入全球体系,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要素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因此,中美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双方的互补要素都得到了很高的回报。
然而,如果我们把时间看得更近,中美之间的互补性将会减弱。例如,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美国的平均工资在四五年内增长了1.1倍,道琼斯指数增长了1.2倍;中国的劳动收入增长了1.4倍,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两国生产要素的回报变得更加平衡。然而,从长远来看,两国之间的互补性仍然很强。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外部发展环境可能由顺风向逆风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是非常正确的战略选择。
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复苏迅速,中国的经济增长富有弹性和强劲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卫组织称,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新病例仍在增加,这对全球经济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球防疫和控制的封锁下,世界贸易量下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重灾区和主要贸易伙伴高度重叠的问题。例如,美国目前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疫情的影响非常严重,这将极大地影响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此外,有必要防范受疫情影响的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因为这些国家面临着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用于防疫的财政支出增加,这将导致债务问题的暴露,需要防范债务风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和联合国(United Nations月份的预测数据,中国经济gdp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会下降,而是会上升,反映出中国的防疫效果明显好于主要经济体。中国目前的短期经济增长不应过于悲观。根据二氧化氮浓度数据分析,4月份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表明中国工业生产恢复较快,5月份pmi数据继续处于扩大范围,表明工业好于4月份。中长期而言,中央政府将升级新兴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快要素市场配置,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并加大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所有这些都将增强中国大型航空发动机未来的动力和耐力,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
a股专注于短期的利润修复机会,并长期拥抱新经济和新消费
吴朝明表示,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新动能和新兴产业正在慢慢涌现,转型过程中会有投资机会。未来引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将比其他产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这些产业的股票也将从中受益。
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建议着眼于中国资产配置未来方向的两点。一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二点是产业配置方向的选择,建议坚持电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方向。
从短期来看,a股可以关注利润修复机会,即在疫情防控得到改善后,盈利能力将得到修复,一些结构性机会将出现。但是,短期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复杂的,基本面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我们要注意综合判断。总之,“入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财信证券伍超明: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经济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