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8字,读完约5分钟
据当晚发布的《广州夜间消费报告》显示,广州零售餐饮企业70%以上的营业额发生在夜间。其中,广州夜间营业的餐馆(餐馆仍在22: 00至次日凌晨4: 00营业)占餐馆总数的72.5%,在中国一线城市排名第二,超过上海和北京,仅次于深圳的76.5%。
这个夜间消费节将持续到十月。天河路商业区、北京路商业区、上下九路商业区等50多个大型商业区、商业综合体和文化旅游场所成为中国首个夜间消费联盟,以折扣、优惠券、礼包等不同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优惠。
广州市商务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立夜间消费联盟的目的是整合主要商业区、综合体和文化旅游场所的资源,统一打造夜间消费活动。“推动夜消费政策的出台,促进夜消费升级,形成夜莺、夜购、夜赏、夜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广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夜间消费占75%
12日晚,琶洲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几乎每家餐厅都有人在排队。王丽(化名)也在这里呆了半个小时。“店里基本上都满了,最低消费600元的位置也不是空所缺少的。”她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上一次如此热闹的场面是在六个月前。
悠扬的爵士音乐、开阔的河景以及商店里不时的水雾营造出一种氛围。夜很深,但是人们的脸一点也不累。凌晨两点,王丽和她的朋友们吃饱喝足,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琶洲。“会有很多人来,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持续的受欢迎给餐厅带来了业务复苏的良好势头。琶洲一家派对餐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刊》记者,12日晚有400多人前来消费,消费总额超过7万元。
“业务正在慢慢改善。”刘莉莉(化名)经营着一家茶餐厅。虽然不在市中心,但在邻居的支持下,生意还不错。在疫情爆发之前,她不认为会有一天她无法管理。
刘莉莉说,当疫情稳定下来后,这家餐馆几乎在三月份就重新开张了。然而,人流量小,顾客单价低,每月损失3万英镑。她曾经想过关门。
直到4月,生意开始好转。"晚上9点以后,人最多,展位基本上都满了."刘小姐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展位最低消费是75元,9点以后来光顾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点饮料和甜点,坐着聊天,玩游戏,直到12点钟打烊,这是正常的。
“全天利润超过2000英镑,夜间利润约为75%。”刘小姐说,虽然两次疫情之间的损失还没有填补,但进入商场的顾客数量正在增加,那些熟悉的面孔又回来了。"恢复过去只是时间问题。"刘小姐自信地说道。
摄影爱好者彭宇的无人机记录了这些变化。在过去的三年里,彭宇喜欢在晚上驾驶无人机,俯瞰广州大地。在他的照片中,广州总是充满了明亮的灯光和无尽的溪流。年初的时候,他没怎么发照片,因为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车辆和行人的照片也被暂停了。
最近,彭宇驾驶无人机穿梭于广州街头。“当你半夜出去坐飞机的时候,你可以看到路上的人都熬夜了。”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琶洲新村的灯光在无人驾驶飞机中重现,猎德大桥的交通流量逐渐增加,天德广场失眠的上班族点亮了办公楼,黄埔港码头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我觉得我几乎已经恢复了。”
改善夜间经济结构
根据《广州夜间消费报告》,广州零售餐饮企业70%以上的营业额发生在夜间,部分24小时便利店的夜间经济营业额占90%。截至2019年底,广州共有5400多家品牌便利店,其中24小时便利店占60%以上。
"当城市化进程达到60%-70%时,城市夜生活将变得越来越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璐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贸易港口,广州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已经形成了不夜城的格局。从最初的卡拉ok、夜市、小吃摊到现在的珠江夜游、夜宴,11万多家餐饮企业在夜间营业。尽管时代变了,广州仍然是中国夜间经济地图上引人注目的亮色。
近年来,广东不断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今年4月,广东省商务厅发布了《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商务区(示范街区),鼓励商务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6月9日,广州发布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创建3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和一些花城作为“网络红点”。
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前景不仅与其潜力和政策支持有关,还与其公共服务和管理密切相关。“市场决定夜间经济的活力,政府决定夜间经济的‘上限’。”万璐认为,发展夜间经济必须以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为基础。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和卫生等公共服务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夜间经济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对此,广州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6月4日,广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发布了《广州市防疫工作正常化期间部分地区允许企业(个体户)临时通行工作方案》,允许商场、超市、步行街、酒吧街、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餐馆等不影响交通和居民正常生活的企业(个体户)适当延长夜间通行时间。
此外,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地铁运营时间适当延长1-1.5小时;连接机场、高速火车站和其他夜间公共汽车运营,直到凌晨1点。
万璐认为,广州迫切需要提升夜间经济的档次和模式。“这不仅仅是延长营业时间。例如,结合夜间交通的特点,在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非政府组织中组织具有突出文化特色的活动;另一个例子是将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网络经济相结合,组织夜间创意活动,开发与一线城市和创意城市相匹配的夜间经济产品。"
资料来源:《时代周刊》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重燃夜经济,广州打造夜间消费联盟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