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9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大连6月27日电:高举“牛鼻子”点燃新发动机——大连抓住重大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蔡永军和郭翔
晚上6点,新落成的大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楼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修建手术室的净化工程。“疫情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医院将于年底交付使用,项目建设将不得不加快。”项目投资方负责人王瓒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项目现场的施工人员数量将翻一番。
抢新基础设施,强化产业链,壮大“老”基础设施……自大连复工投产以来,大连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具有时效性和长效性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特殊时期投资的反周期调整作用,以优质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发展。
新高地,吹响了新基础设施的“组装号”
在中国移动(大连)数据中心工程施工现场,吊车和卡车很多,现场负责人刘凯文打电话询问配电工程的推广情况,并与施工人员讨论如何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的第一阶段将在年底完成,必须加快‘进度条’的速度。”刘凯文表示,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移动(大连)数据中心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满足大连及周边地区客户的数据存储和交换需求。
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要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中脱颖而出,新的基础设施无疑是基础。今年,大连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建设投资45.1亿元,其中5g投资30.3亿元,计划建设6586个5g基站。
大连金浦新区近日与相关企业签署了数字经济试验区新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协议。未来五年,金浦新区将建设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创新环境,建设新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试验区,推进从R&D测试到商业落地全周期的基础设施和示范应用环境建设。
抓住新的基础设施,注入新的动能。从5g基站的布局到数据中心的建设,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大连正在通过一系列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新升级,强化产业链“聚焦”
总投资1000亿日元的日本电气产品(大连)有限公司一期新厂房项目即将竣工,配套的34家关联企业将陆续登陆。该项目于2021年完工后,工厂将拥有年产360万台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和一个近1000人的研发中心。“日本的新电厂项目是大连用产业链思维推进重大项目的代表。它不仅是一种直接投资,而且还带动了“1+1”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连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司副司长王福耀说。
COVID-19肺炎的爆发考验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自复工复产以来,大连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了“链长制”,对区域产业链、产业链等各种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准确开展配套服务,完成并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
在距离大连庄河市海岸线20多公里的北黄海,施工船只正在吊装风力涡轮机,数十个“大风车”错落有致,不停地转动。在陆地上,一个投资数亿元的清洁能源设备工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庄河正在形成从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到设备制造的产业链."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孔向东表示,当地政府将继续大力引进清洁能源产业链中的企业,以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大连已经将投资变成了“业务选择”,依托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成为强势产业集群。今年,大连将重点建设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硬支撑,赋予“旧”基础设施“新内涵”
大连市普兰店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邹旭表示,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大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项目,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而且赋予了新的内涵。“该项目位于普兰店区,缺乏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且远离大连市中心。作为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有利于推进普兰店区乃至周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的新型城镇化。”
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旧住宅区改造...大连在充分发挥“老”基础设施稳定增长和“镇石”保障就业作用的同时,统筹规划,充分释放“老”基础设施项目在惠民、补新城镇化不足等方面的效能。,实现了“一石多鸟”。今年,大连将重点安排30个能够保证公共服务功能的项目,总投资近1500亿元。
正在紧张施工的大连湾海底隧道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海底隧道的总长度约为5.1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大连贯通南北的快车道。”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浩表示,该项目不仅将方便市民出行,还将优化城市功能,促进大连湾两岸的融合。
为确保重大项目推进优质发展取得成功,大连正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查找原因,逐一整改。今年1-5月,大连启动117个亿元以上的新项目,同比增长27.2%。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牵住“牛鼻子” 点燃新引擎——大连紧抓重大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