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9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罗)为规范票据融资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了《规范票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施行。
据央行介绍,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交易资金、管理资产和负债的工具。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有效性和效率有待提高。从金融机构的资产交易来看,票据的个性化特征明显,价格形成机制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为拓宽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地契合金融机构资本交易特点,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市场机构积极探索,于2019年8月创新推出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试点,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市场机构呼吁尽快引入标准化票据的标准化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试点参与机构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参与机构、基础资产、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等内容,规范了标准化票据业务的发展。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为基本资产,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的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
据介绍,《管理办法》共八章三十一条,包括总则、主要参与机构、基本资产、规范性文件制定、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和补充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清晰规范的票据定义。标准化票据是指存管机构通过收集具有相似核心信用要素和相似到期日的商业票据,形成一个基本资产池,并将基本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形成的同等差别受益凭证,属于货币市场工具。
确定主要参与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了原持票人、存管机构等主要参与机构的定义、条件和职责。标准化文书的权利和利益以及所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通过保存协议来界定的。
标准化基本资产。根据《管理办法》,基本资产应符合类似核心信用要素、类似期限和合法合规的条件。原始持票人在存款时完全通过背书转让基础资产的权利,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原持票人应对标的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存管机构和票据经纪人应对标的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负责基本资产的统一登记和托管。
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存管机构应当在标准票据制作之前和制作过程中,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对标准票据投资价值判断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标准化票据投资者享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规定的权利。在标准票据存续期间,存托协议中规定的重大事件和情况应由持有人会议审议决定。
清晰的管理框架。《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承销、登记、托管、交易和流通受银行间债券市场现行管理规定的约束。为了更好地实现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联动,标准化票据在两个市场同时交易和流通。考虑到标准化票据的短期性,采用后报制度,事前管理主要依靠信息披露,相关基础设施负责日常监控和自律管理。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央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