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03字,读完约7分钟
猪肉价格在连续下跌三个多月之后,最近又恢复了上涨趋势,这使得目前的农产品价格和供应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供给的总体情况如何?疫情爆发后,食品价格会大幅上涨吗?受国际疫情影响,中国大豆进口是否受到显著影响?后期猪肉、蔬菜和水果的价格趋势如何?
7月16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市场和信息技术司负责人就上述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夏粮已经实现丰收,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稻麦库存充足,大致相当于全国人民的年消费量,生猪生产能力继续恢复,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继续保持稳定。此外,大部分国际大宗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价格低廉,下半年保持农产品市场整体稳定的基础和条件较好,一般保证食用粮食、蔬菜和肉类。
预计粮价将保持基本稳定,粮价波动始终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国内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口粮市场需求旺盛。此外,由于一些国家出口限制的发酵,一些城市出现恐慌囤积米粉,导致国内大米、小麦及下游产品短期价格明显上涨。
中国近年粮食年产量(单位:万吨)
不过,他说,总体来说,由于连续几年产量高、库存充足,今年以来,我国的水稻、小麦和下游米粉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程度有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也赢得了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4月中旬,随着国家政策性粮食投入的增加和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明显缓解,消费逐步回归理性,口粮价格总体停止上涨并趋于稳定。
据监测,5月下旬糯米平均批发价为每斤1.98元,同比下降4.8%,同比下降2.9%;糯米价格为2.17元,比上个月上涨1.9%,同比上涨6.9%;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普通小麦价格为每斤1.20元,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1.3%。6月份,大米和小麦价格略有上涨,但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从后期趋势来看,今年的小麦又有一次丰收,新小麦的质量普遍较好;早稻面积明显恢复,秋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年景有了基础。预计粮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负责人说。
今年下半年,大豆进口量预计将增加,价格将趋于稳定。中国是大豆的大进口国。目前,国际疫情仍在蔓延。这会影响中国的大豆进口吗?国内大豆市场的趋势是什么?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中国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主要是压榨和食用,市场运作相对独立。
从进口大豆的角度来看,COVID-19肺炎的全球蔓延抑制了大豆需求,而低油价抑制了生物燃料需求。全球大豆供求关系松散,整体市场价格疲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大豆进口的增长。
数据显示,6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2020年7月)主要大豆合约的平均收盘价为每吨319美元,环比上涨3.2%,比2月下降2.1%,同比下降2.1%。
过去一年左右中国大豆月进口量(单位:万吨)
据海关统计,1-5月,中国进口大豆3388万吨,同比增长6.7%,其中5月进口938万吨,同比增长39.7%,同比增长27.4%。可以说,中国大豆进口受到全球疫情的限制,进口数量和价格基本正常。
从国内大豆来看,今年以来,由于对粮食的强劲需求,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并于近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据监测,6月份,黑龙江省国内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为每斤2.55元,同比下降0.2%,同比上升40.7%。
该负责人表示,从后期趋势来看,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实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有望增加,美国大豆库存较高,种植面积也在增加。预计下半年中国大豆进口将稳步增长;随着暂储大豆进入市场,国内大豆供应预计将增加,价格预计将稳定在较高水平。
春节以来,受生产能力持续增长和疫情导致消费恢复缓慢的影响,猪肉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直至5月底。自6月份以来,随着餐饮业、工厂和学校恢复运营,猪肉消费大幅增加,价格开始反弹。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今年第28周(7月6日至12日),猪肉批发市场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7.73元,同比上涨4.0%,同比上涨105.0%。
瘦肉总出厂价格指数运行图
图片来源:农业和农村事务部
该负责人表示,从后期趋势来看,截至5月,中国生猪和仔猪供应已连续4个月恢复,这意味着7月份后屠宰量将大幅增加,猪肉市场供应将有所改善。
然而,猪肉消费在下半年逐渐进入旺季,猪肉价格在每年6月至9月普遍呈现季节性上涨。今年与疫情改善后消费增长的叠加,可能会使阶段性增长的压力略有增加。
农村信贷互联(Rural Credit Interconnect)的生猪分析师夏晨峰对《国家商报》表示,6月至9月猪肉价格的季节性上涨,主要是因为冬季仔猪成活率低,所以6月/7月份生长的猪会更少,这很容易造成供应不足。
夏晨峰预测,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将持续到8月份,但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波动或短期回调。从9月到10月,生猪供应将恢复,生猪重量将相对较大,因此猪肉供应将大幅增加。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预计今年猪肉进口将比去年增加100万吨,家禽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00万吨。考虑到生猪生产的恢复、猪肉进口的增加以及家禽和其他替代品的稳定价格等因素,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基本上显示蔬菜上升和水果下降的模式。当被问及今年上半年蔬菜水果的整体市场情况时,负责人表示,蔬菜水果价格先涨后跌,波动基本符合常年规律。
他进一步介绍说,受春节前后疫情影响,果蔬生产、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人工成本都有所增加,部分地区产销严重脱节,生产区产品滞销和销售区价格上涨并存。
今年2月,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监测的28种蔬菜的全国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5.71元,比上个月上涨10.4%,同比上涨17.2%;6种水果的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5.72元,环比上涨4.0%,同比下跌4.7%。
3月后,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各地物流逐步畅通,蔬菜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下降,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10%以上,蔬菜价格迅速回落到常年水平。
6月,南方持续暴雨,北方的河北、山东等渡边夏菜主要产区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这场灾难影响了蔬菜生产,导致价格上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监测的28种蔬菜的全国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4.03元,比上个月上涨3.3元。%,同比增长5.2%;其中,17种蔬菜价格逐月上涨。
根据往年的规律,蔬菜价格一般在夏季淡季的7、8月份上涨,今年也不例外。他说,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7月份东北、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多,暴雨、洪水、强降水等次生灾害可能对蔬菜生产和流通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地区和个别品种价格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此外,6月份,随着西瓜、甜瓜和桃子等各种时令水果的集中上市,供应增加,价格季节性下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监测的六种水果的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5.89元,比上个月下降6.1%,比去年同期下降29.8%。随着季节性水果供应在后期持续增加,预计水果价格将继续季节性下降。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口粮无忧,9月前肉价阶段性上涨压力偏大,农业农村部:预计7~8月菜价进入上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