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0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陈伟
“在界定小康社会时,关键是观察农民的状况,关键是如何摆脱贫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农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实现消除贫困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不打胜仗就不撤军”,意思是扶贫攻坚,不后退。
摆脱贫困,交出引人注目的成绩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019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果被公之于众。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福表示,2019年,扶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据估计,贫困人口将减少1000多万,约340个贫困县将脱贫。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贫困人口从2018年的172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3万人,贫困率从8.2%下降到2%。“两个保证、三个保证”的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
与此同时,精准援助措施继续发挥作用,工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深入实施。大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合作和定向扶贫。东部地区投入229亿元财政援助,动员社会捐赠65亿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483亿元农业特需产品。中央直投扶贫资金67亿元,引进扶贫资金63亿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特色农产品154亿元。
结束这场战斗的任务是艰巨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深谙在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刘永福说,从决定性胜利到全面胜利,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极度贫困地区消除贫困的任务是艰巨的。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省份有9个,超过5万的县市有9个,超过1万的县有39个,贫困发生率超过5%的县有16个。这些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极度贫困地区,这些“硬骨头”已经多年没有被啃过了。巩固扶贫成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根据各地的初步调查,在9000多万已脱贫的贫困人口中,有近200万人有重返贫困的危险。此外,在边缘人口中,近300万人面临贫困风险。扶贫搬迁后续援助任务繁重。全国有近1000万贫困人口在扶贫过程中被转移,同时还有农民被转移。与完成搬迁建设任务相比,做好后续支持工作更加艰巨。
“离2020年底只有一年了。最后的战斗不仅要完全完成脱贫的目标,还要巩固扶贫成果,防止重新陷入贫困。研究和规划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也很有必要。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没有退路。和灵活性。”刘永福说道。
巩固扶贫成果
“集中力量消灭极端贫困”,“严格清贫,巩固扶贫成果”,“建立机制,及时监测和帮助返贫和新兴贫困人口”。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重要安排,以确保消除贫困的任务如期完成。
据了解,到2020年,中国将对扶贫进行正常监督,对贫困地区的战争进行监督。鉴于重返贫困和造成贫困的风险,我们将继续投资并改善减贫成果。针对西部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省份,将对所有贫困县进行调查。
深度贫困地区是下一步脱贫的难点和重点。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庚生表示,目前,从区域角度来看,深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问题,关键是要注意“两个保证、三个保证”的突出问题,防止出现盲点和死角。
近年来,工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工业扶贫就像一把锋利的武器,把“穷人的根”连根拔起。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表示,要进一步从帮扶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准确定位工业扶贫的道路,同时加大对工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部分贫困农户的农业资本转化为非农业资本,从而获得租金和利润分红,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
对于有可能重新陷入贫困并导致贫困的人口,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重新陷入贫困的监测、预警和动态援助机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公开表示,有一部分群体的国家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比重相对较大,而这些群体的经营收入和工作收入比重相对较小,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旦政策被削弱或取消,这些人将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王三桂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为了稳定扶贫成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落实“脱贫不脱贫”等政策措施,利用稳定收入、改善医疗等各项政策,及时妥善解决问题,并密切跟踪,降低返贫和致贫风险。
工业促进就业是巩固扶贫成果的有效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各地应该通过产业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输出,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2020:集中兵力收官脱贫攻坚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