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8字,读完约7分钟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杜)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之际,回顾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你如何看待科技进步的贡献?科技创新在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面对新形势,钢铁工业科技进步的下一个突破点在哪里?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在第六届中国钢铁协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钢铁协会党组书记、常务会长何。他说,科技创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大发展增添了活力。下一步要以攻关为重点,以绿色和智慧为两大主题,以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组书记、常务会长何。(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民网:你如何看待中国钢铁工业的科技创新贡献?

贺:目前,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建立了基本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为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又大又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科技创新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粗钢产量只有不到16万吨。中国粗钢产量在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后,继续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达到9.96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5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品的自给率和国内市场份额也大幅增加。截至2019年底,中国22类钢铁产品中有19类自给率超过100%,其余3类自给率超过98.8%。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钢铁工业的产品创新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钢铁工业的自我提升。中国钢铁工业在国际钢铁工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第二,科技进步支持制造业爬到产业链的高端。

据协会统计,从2010年到2019年,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在重点钢铁企业生产的粗钢中所占比重从39.79%上升到49.73%,高性能钢的生产和应用比重显著上升,带动和支撑了下游钢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目前,我国生产的钢材有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道用钢、高速铁路用钢、桥梁用钢等。,已经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一些产品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领先的飞跃。如第三代高强度汽车钢、高等级x80管线钢、宽超薄精密不锈钢带等。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促进钢铁工业体系的全面可控发展。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基本实现了炼焦、压块、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要技术设备的国产化,大型冶金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按重量计算)。鞍钢鲅鱼圈、首钢京唐、山东日照、宝武湛江等大型钢铁基地相继建成。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的钢铁技术和装备为鹤岗赛钢、青山集团印尼不锈钢基地、神龙冶金马忠关丹工业园综合钢厂、德隆钢铁印尼德信综合钢厂等海外投资钢厂提供了保障。,从而实现中国钢铁科技进步成果与世界的共享。

人民网:科技进步在促进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贺:目前,钢铁工业的发展面临三大约束(资源-能源约束、环境-生态约束和市场-品牌约束)。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资源友好和环境友好的。在这个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绿色赋权促进钢铁工业与自然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近年来,钢铁行业重点发展和应用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设施,如封闭堆场或筒仓改造、除尘系统升级、无组织烟气综合治理、烧结球团烟气脱硫脱硝、中低温余热利用、超高温高压气体发电、冶金渣高效处理和综合利用等。大力推进超低排放转型,成效显著。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据钢铁协会统计,2015年至2019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平均综合能耗由574公斤标准煤降至553公斤标准煤,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0.90公斤降至0.47公斤,降幅达48%;吨钢烟尘排放量从0.79公斤下降到0.48公斤,降幅达39%。

第二,智能赋权将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引擎。

目前,钢铁行业正在加快智能钢铁制造的布局。2018年,钢铁行业两个行业的整合指数达到51.2,关键工序的数控率达到68.7%,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超过50%。智能车间、智能矿山、大规模定制等。,钢铁行业已经布局了一批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和新模式项目,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该系统有权巩固保障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创新能力建设的引导和平台支持,产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到2019年,钢铁行业已建成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实验室、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从2010年的2659项增加到2019年的27702项。截至2019年底,R&D重点钢铁企业从业人员13.38万人,以科技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标准授权可以引导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中国钢铁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发起了中国钢铁工业标准领导行动。从标准项目的评价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集团标准为主体,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可操作性强、技术水平高的标准体系,支撑和引领了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自2000年以来,已经颁布了32项国际标准,促进了中国钢铁产品和技术走向世界;截至2020年6月,钢铁协会已发布实施47项集团标准,其中7项集团标准已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100项集团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应赋予产业链权力,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载体。

目前,钢铁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以不同形式参与终端用户所需产品的早期研发阶段,并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起草,从而增强产业链的紧密性。

以2010年成立的耐腐蚀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十三五”规划确立了23个R&D方向,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平台,并成功将无涂层耐腐蚀桥梁钢应用于中国最大的无涂层桥梁——福州唐红大桥。

人民网:你认为中国钢铁行业下一步科技进步的突破点是什么?

贺: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方面还存在突出不足。下一步,科技进步要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先,核心技术研究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

2019年,中国进口了1230万吨钢,其中约20%尚未得到独立控制。虽然总量只有200多万吨,但主要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此外,中国在低碳冶金、近净形制造、智能制造等技术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部分核心测控设备仍依赖进口。下一步,要瞄准科技前沿,实现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引领。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绿色和智能是科技发展的两大主题。

钢铁企业应围绕烟气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关键领域自主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合理提高电炉短流程比例,发展低碳冶金新技术,拓展节能减排新途径,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钢铁行业应将智能传感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双胞胎、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融入钢铁生产经营决策过程,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为中国钢铁行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以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为科技发展的切入点。

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应着眼于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着眼于“培育主体、构建模式、创造环境”,逐步构建各种创新主体相互合作互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构建协同创新模式,营造宽松有序的创新环境。

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中国钢铁协会下一步将如何推进中国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

何:作为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先要组织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形成核心技术和具体措施清单,作为钢铁行业科技工作的基础性指导。

二是要组织行业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研发,鼓励自主创新和原创、跨学科产业的研发,探索行业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

三是加强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推广,建立产业成果项目库,搭建技术转移和孵化平台,促进技术市场发展。

四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钢协何文波:坚持创新引领 全面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