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全民行动起来,为孩子们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曲婷,夏克廖俊
从改善照明条件到加强体育锻炼,从推出护眼卡通和儿歌到调整桌椅高度,从电子产品的家校联动控制到减轻工作量...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地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少“小眼镜”。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爱护儿童的眼睛健康,让他们拥有美好的未来”。一些眼科医生和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在预防和控制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方面有一些积极的迹象。要打赢保护儿童视力的“未来战争”,就必须推进防控壁垒,进行准确防控。
记者从教育部官方网站上了解到,中国已经建立了29个国家级青少年近视防治试点区和84个试点县;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预防和控制儿童和青少年近视专项基金;首批22个省签署了近视综合防治责任书。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在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出现了许多“怪招”和“新招”。
北京市东城区是全国84个青少年近视防治试点县(区)之一。为了防止“胖乎乎”和“小眼镜”,中小学体育课增加到每周五节,冰雪运动也被列入义务体育课。
在武汉昌东新村小学,一个“护眼棒”被放在低年级学生的课桌上。孩子们在“护眼棒”的帮助下刷写好的照片,然后立即在网上“刷屏幕”。江汉区有近6000个这样的姿势矫正台。
山东省为中小学生和家长打造了一个“光明未来——成千上万学生预防和控制近视讲堂”。眼科医生亲自上台做科普,还有互动游戏,比如回答关于眼科知识的问题。
根据国家健康与福利委员会的调查数据,2018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整体近视率分别为36%、71.6%和81%,并随着学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据估计,中国有1亿多中小学生患有近视。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说,中国近视的发生有三个特点:小、深、高。其中,小意味着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从幼儿园开始;深意味着拥有深学位的人的比例在增加;高发病率意味着高发病率。
他认为,被忽视和真正的近视防治“主战场”应该在学龄前。预防和控制近视应重视学校和幼儿园。
在这方面,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明确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对0至6岁儿童的眼部护理和视力检查要求,开展眼部护理和视力检查,并及时建立和更新儿童和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记录。
武汉市视觉防御中心主任杨丽华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与眼睛屈光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静态屈光检测值和五眼屈光要素生物检测值的科学检测,有可能发出有针对性的预警,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因此防控环节的先进性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效东说,预防的门槛应该提高到学龄前儿童,目标是使近视“不发生、晚发生、发展慢、后果轻”。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实施方案》要求学校严格执行每学期两次视力监测制度,确保一人一个年级。
孙效东表示,眼部健康档案将有助于各地进行准确的防控分类和分级。例如,根据视觉屈光档案,可将其分为四类:正常视觉屈光发育、高危近视、中低度近视、高度近视等。对于综合管理,根据不同的年龄组实施不同级别的措施。
据介绍,上海已建立覆盖全市的屈光发展档案系统,对近视进行分类管理、预警、检测和矫正,并已纳入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此外,该服务全程信息化,并建立了“明谋”应用的眼部健康服务平台。自2018年以来,上海还启动了一个针对高度近视儿童和青少年的定期眼底监测试点项目。
一些积极的迹象正在萌芽。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在开学、中、期末对学生视力进行跟踪监测后发现,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早期干预,70%的儿童视力保持稳定,20%的儿童视力下降,但下降率得到明显控制,近10%的学生视力水平甚至有所提高。
许多眼科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目前青少年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近视防治体系仍然薄弱,对不同人群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级精确防治是不够的。
孙效东建议,应在各级充分实施诸如“医药与教育相结合、医药与预防相结合”等工作机制;在具体措施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精确的政策,对不同人群进行合理分类和精确防控。
鉴于我国初级眼保健和验光服务资源相对不足,专家认为“互利网络+眼睛健康”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建立0至6岁儿童的视觉健康电子纪录外,我们亦应加快公共卫生和验光诊断及治疗数据的联网,以及卫生和教育部门之间的资讯共享。」孙效东说。
“没有单一的技术来控制近视的发病率。它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技术,并且多个部门可以共同努力来控制近视。”王宁利说,预防和控制近视必须是一项国家战略和国家行动,没有神医和神器。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全民行动,为孩子赢得“光明”的未来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