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5字,读完约9分钟
记者|曹
在权益爆炸的时代,中小基金公司已经成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但基金经理转换平台可能不会取得同样出色的效果。
在股市爆发的牛市盛宴中,基金经理辞职似乎很常见。据wind信息,截至7月30日,今年已有87位公募基金经理辞职,其中166人辞职,比去年同期增长20%,其中东吴和深湾凌鑫的“失去舵手”数量排名第一。
从今年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来看,《红周刊》记者发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频繁,除了东吴、深湾外,中国邮政、安信等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也名列前茅。总的来说,在爆炸时代,内地上市基金公司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活跃的股权明星基金经理人的价值翻了一番,成为越来越抢手的热门蛋糕。例如,最近,郭芙基金成功“挖走”了华泰白锐前明星基金经理方巍。
东吴基金“领先”成交量
业绩压力或基金经理变动的主要原因
风信息统计显示,从单个公司的角度来看,今年有8家基金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了4人。同时,根据Flush ifind数据对基金经理年内变动率的排名,蔡襄基金、CDB泰富基金、深湾灵信基金的基金经理流失率均位居前列,基金经理年内变动率超过50%。
对此,格商财富研究员张婷表示:“在今年火热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并没有增加,或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是由于业绩压力,一些基金经理会选择离职另谋高就。相比之下,今年离开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人数相对较少。毕竟,平台的优势仍然对他们有很大帮助。”
具体分析基金经理的营业额,《红周刊》记者发现,截至7月30日,东吴基金的营业额在今年的中小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同时,今年第二季度末,两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分别为118.71亿元和484.91亿元,在131家内地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7位和第70位,基本处于中游水平。
让我们以吴栋基金为例。该公司基金经理离职的最新案例发生在7月23日。由于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基金经理秦斌辞去了东吴智能医疗量化战略和东吴安信量化的基金经理职务。
根据田甜基金。秦斌于2016年7月开始管理东吴基金的公募基金产品,总任期为4年17天。其中,吴栋安信量化是他上任以来一直管理的产品,但他在该基金中的回报率仅为23.44%,在941只同类基金中仅排名第779位。也许性能因素已经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别是今年以来,截至7月22日收盘,该基金的净增长率仅为-2.55%,在1900只同类基金中仅排名第1891位。作为一只量化基金,基金经理在第二季度报告中表示:“基金严格按照量化模型,结合基金管理的时间模型,在股票池中进行股票轮换。”然而,该基金的量化策略显然过于保守,尤其是在该基金的股票头寸方面,该基金第二季度末的股票头寸仅为10.59%。
从尴尬类股来看,一季度医药类股和科技类股有所走强。在该基金的尴尬股中,有大量消费蓝筹股,如伊利股份和金融股,如中信证券,它们完美地“避开”了热门板块。然而,在第二季度,绘画风格突然改变,基金头寸迅速减少。季报显示,只有京沪高铁和东方生物是该基金本季度的尴尬股,而这两只尴尬股是长期未上市的次级新股。此外,季度报告还指出了“限售股”的字样,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经理可能最终会直接减持二级市场的股权。这一特殊操作也可能受到产品规模不佳的影响,从去年年底的1.19亿元人民币到今年第二季度末的5700万元人民币,产品处于清算的边缘。
秦斌只是今年离开苏州的基金经理之一。根据wind的统计,自2020年以来,东吴基金的五位基金经理,包括张能进、朱炳兵、傅琦、代斌和周心怡已经离开,这家老牌基金公司又一次进入了舵手交换的时代。此外,自今年年初以来,东吴基金一直没有发行新产品,它们之间可能有一些必然的联系。
在爆炸时代,公开募股的马太效应加剧了
SDIC瑞银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或埋下隐患
考察中小公募基金经理人不断离职的原因:基金公司财富在爆炸式增长,而首次公开发行具有投资研究和渠道资源优势,成为吸引中小公募基金经理人的王牌。
对此,张婷补充道:“马太效应在目前的公募领域非常明显。爆炸式增长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基金公司总部,而中小基金公司的发行情况并不乐观,筹资规模有限,甚至招聘失败。”例如,截至第二季度末,国投证券的规模还不到1亿元,今年没有发行任何新的基金产品。
受此影响,大型基金公司与中小基金公司的整体规模差距更加明显。从非实物基础规模来看,E基金去年规模为3339.27亿元,排名第一;国投证券旗下非货币基金总规模约为4.56亿元,排名倒数第一,前者是后者的732.3倍。然而,加上今年的爆炸式规模,E基金的非商品基础规模在第二季度末增加到5608.49亿元,而国投证券的相应规模只有9100万元,规模差距扩大到6163.18倍。
在此背景下,首次公开发行的吸引力将会增强。7月18日,SDIC瑞银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韩东辞去SDIC瑞银美丽中国、SDIC瑞银瑞源、SDIC瑞银优化增强、SDIC瑞银改革基金经理职务。具体来说,他管理SDIC瑞银美丽中国5年240天,回报率为245.75%,在公司中表现突出。
除了韩东,SDIC瑞银还有许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例如,齐和唐海波已任职8年以上,基金经理李大富将于下月任职8年。然而,他们的回报和韩东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从公司的股权团队来看,孙文龙是唯一一个与韩东的工作回报没有什么区别的人。自2015年他管理SDIC瑞银新兴产业以来,他的工作回报率已达到234.65%。然而,目前他管理的基金多达四只,根据第二季度报告,这四只基金的尴尬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显然在选股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由孙文龙管理的SDIC瑞银的品牌优势,在7月23日宣布终止基金合同,基金目前正在清算中。
风信息显示,公司现有基金经理团队的平均工作年限为4.87年,这表明团队成员之间不乏相对经验。然而,从业绩回报不佳的角度来看,或许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的有限倾向已经成为一种约束。当然,SDIC瑞银在渠道中缺乏品牌力量也成了致命的问题。或者正因为如此,接手SDIC瑞银美丽中国管理的吴晓拥有3.59年的投资经验,但仅他管理的基金的最佳回报率就只有20%。
改变就业平台可能并不明智
许多明星经理在这一年中失去了他们的表现
今年以来,知名基金经理纷纷辞职:东方红之星的基金经理林鹏先走了。不久之后,6月5日,郭芙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杨宇也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离职。当然,一些最近离开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很快决定去哪里:新华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崔建波加入了方正富邦基金,担任首席投资官。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小型基金公司无疑成为受害最深的一方。诺亚正兴基金研究部经理李指出:“在目前的公开发行激励制度下,明星基金经理很难长期任职。相比之下,如果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公司的核心人物退休了,它就很难继续做大。由于先发优势、投资规模和平台属性,大公司抵御“退潮”的能力更强,“造血能力”更强。只要内部管理没有大问题,就很难对付。”
但是对于明星基金经理来说,《红色周刊》的记者注意到,并不是所有更换平台的人都能在他们的新主人身上闪耀。具体来说,在搬到新基金公司后,有许多人的业绩已经崩溃。例如,曾经是宝应“四小龙”之一的彭敢,在管理宝应的新价值和资源优化时,工作回报率超过100%,但在2017年转投东吴基金后,他的业绩直线下降:截至今年7月30日,他管理东吴嘉禾的三年回报率只有37.7%,完全失去了老宝应时代的风格。
无独有偶,在元欣永丰获得年度第一名的激流似乎现在暗淡无光:尽管新主人热情高涨,从今年的工作回报来看,激流似乎并没有交出惊人的成绩单。根据田甜基金网的数据,迄今为止,刘宏管理的三只股票基金的净增长率在30%以内,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居中。
据《红周刊》记者了解,基金经理跳槽后的表现不如以前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基金经理跳槽后可能只是遇到市场风格的变化,基金经理的风格很难适应所有市场,业绩不可避免地会下降;其次,新基金公司管理风格、评估机制和投资研究团队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基金经理的具体操作,从而影响业绩。
综上所述,在权益爆炸的时代,基金经理的辞职潮再次浮出水面。明星基金经理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来做出选择。他们看不到鱼钩就吃不到鱼,在不适时换工作时,他们会失去金字招牌!(本文中的个股仅供参考,不推荐交易。(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爆款时代基金经理离职潮再现 东吴基金流失多人 国投瑞银痛失明星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