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杭州8月9日电:清理“疑难”编织服务的“一针一线”——浙江创新与延伸治理的新路径
新华社记者尚宜英、马健、徐顺达
从村里的菜市场建设到城市的精确运作,背后都有一个治理的条款。浙江通过充分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创新了科技驱动的“最多跑一个地方”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用法治思维解决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疙瘩”,把和平作为高水平发展的底线,拓展了构建和谐安全社会的新路径。
将群众的智慧转化为集团治理的力量
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由28位女企业家组成的工作室“平安姐姐”,是调解地方纠纷的一张金名片。发起人徐伟丽来自辽宁省海城市。她于2003年来到直隶镇经营童装,并将直隶视为她的第二故乡。
2017年底,直隶一家服装厂的负责人逃跑,引发了集体工资要求。由于“平安姐姐”的及时干预,工人们被保证回家过年。“这些年我靠织布赚钱,我的口袋很有钱,我总是想为这片土地做点贡献。”徐伟丽说。
《平安姐姐》工作室只是浙江推进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一个缩影。在浙江,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已成为共识。浙江省的社会组织数量从2007年的2.4万个增加到2018年的5.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数量居全国首位。
40年的发展,使得毛衫成为嘉兴市秀洲区红河镇的一个富裕产业,也使这个镇成为一个从南到北的集散地。“小时候,我住在一个草棚里。现在社区里的每个家庭都住在新房子里。”55岁的横井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水月说。
人口膨胀得像钱包一样。目前,横井桥社区登记人口为2611人,外来人口超过1.2万人,这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新居民党建工作,实现微网精细化管理。”黄水岳说,基层治理需要依靠普通民众的智慧,在法律框架内加强自治。
把微小的力量放进“笼子”
一个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农村蔬菜市场被搁置,因为村民认为村干部“有利可图”。在宁波市宁海县,这一乡村治理风暴最终通过《宁海县乡村权力清单》第36条的公布得以解决。
宁海县桃源街夏乔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里的旧菜市场比较简单,很难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2012年,村民小组经过深入调查,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食品市场,但许多村民并不理解、支持甚至反对。“当时有传言说村干部想借机赚钱,村代表不同意。”村民王万勇说。
第十二届村民代表大会后,蔬菜市场建设项目从未通过。宁海县纪委常委葛表示,过去,由于村级权力没有得到监督,人们不知道项目的具体运作过程,这很容易造成不信任。
针对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宁海在2014年探索实施了36项小微权力名单,建立了小微权力运行的规章制度,让群众了解和明确了干部的清白。根据《条例》第三十六条,夏乔村通过党组织提案、村务联席会议审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群众评议等规范运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当年,桃园菜市场成功建成并招标出租,有效地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
2018年,《宁海经验》被尘封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浙江清洁建设的决定》中。该决定提议实现小权力和微权力名单制度的全村(住宅)覆盖,防止基层的“微腐败”,并促进农村治理。
让城市“用耳朵和眼睛”奔跑
在“乔峰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入口处的一行标语相当醒目——找一个说法,找一条路,解决问题“最多跑一个地方”。“普通人遇到问题是正常的。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该中心负责人李国女表示,该中心已基本意识到,所有部门都应该参与进来。
在综合信息指挥室的大屏幕上,各种数据流显示在路口,为中心的运行提供大数据支持。截至6月底,该中心已登记了1681人次的来访,并分发给信访、公安和各种调解组织。
浙江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了县(区、市)、镇街、村社联动的金字塔形矛盾化解模式。2019年,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0.4%,新增法院案件数量从多年来的高水平上升到下降。
不仅冲突调解是“有远见的”,而且城市治理也有“数字”的概念。从“拥堵的数字治理”、“城市的数字治理”到“流行病的数字治理”,杭州利用城市的大脑有效地提高了交通、文化旅游和医疗保健的系统治理能力。
“市民可以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还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脑技术总设计师王建说。
据统计,杭州的城市大脑目前包括11个主要系统的48个应用场景,包括公共交通、卫生和基层治理,平均每天协作数据为1.2亿。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清除“疙疙瘩瘩” 织密服务“针脚”——浙江创新延伸治理新路径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