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冷翠花

“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问题十分严重。”万众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景辉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保险业特别会议上,对中国的养老状况表示期待。

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最近发布的《2020年中国发展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产业被认为是下一个出路。相关研究预测,到2022年,中国养老金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万亿大关。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尽管近年来优惠政策频繁出台,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老年人口基数较大,“供需错位”和“服务中断”仍是行业突出的痛点。根据各保险集团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近70%的人口愿意购买面向市场的养老服务。其中,选择“靠近原居住地/子女的城市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最高,达到24.5%。第二个选择是“居家养老、购买居家护理和日常养老服务”,占23.1%,反映出中国老年人家庭观念强,依赖熟悉的环境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从目前养老产业的布局来看,在老年人口最密集、养老需求最集中、消费能力最强的核心城区,优质养老服务供给稀缺,硬件质量高、医疗护理服务结合良好的城市养老机构稀缺。与此同时,虽然郊区优质养老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它们远离城市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因此老年人在遇到严重紧急情况时仍需要到城市地区就医。供需错位不仅体现在机构养老上,还存在于家庭养老领域,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时期。在城市地区,居住区的嵌入式护理服务机构很少,居家护理人员主要是家政工人,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在疫情期间,社区被封闭管理,服务中断现象更加突出。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徐景辉说:“作为行业内的新人,PICC坚持生态养老战略,努力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走‘以优质养老机构布局为主,郊区特色养老社区持续护理为辅’的发展道路。”这种模式不同于大多数商业高端养老项目远离市中心的区位思维,也打破了城市核心区的老养老院无法满足新中产阶级对高质量养老的需求的困境。在优化养老服务的同时,它有效地保障了接近医疗、儿童和社会的居民的实际需求。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据悉,大佳保险集团已在北京三环路核心区完成了三个继续护理退休社区的布局,其中友谊社区和朝阳社区已正式投入运营,阜外养老社区和首个社区嵌入式护理站正在建设中,可提供1500多张老年病床。人人保险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更符合中国老年人需求和文化心理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他们不需要走很远,摆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孩子、亲人,真正实现一碗汤的距离之内的老年。”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业内人士强调,国内高端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但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软实力”仍是一个有待填补的短板。

原因是中国中高端养老金市场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积累和人才沉淀。与北美过去80年和日本过去50年的深度积累相比,中国养老机构经营管理和护理服务水平的“软实力”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行业公认的标准和成熟的体系。据业内人士透露,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很难为养老机构提供软服务。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是养老机构“软实力”的核心体现。在这方面,相关保险公司也在努力与养老产业链中的各个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其中一些还独立培养专业护理人才。业内人士认为,在养老潜力巨大的超长轨道上,保险公司有实力赢得更大的市场,为中国养老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编辑李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险企助力养老实现“一碗汤的距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