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德国基尔1月3日电“我对中欧空间合作持乐观态度”——访德国第四科学载荷项目负责人
新华社记者张苡榕·汤米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于3日在月球背面着陆。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嫦娥四号探测器还配备了德国基尔大学研制的月球中子和辐射剂量探测器。
德国科学载荷项目组组长、基尔大学教授罗伯特·维默-施魏恩·格鲁伯(Robert Vimer-Schwein gruber)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说,他对中国航天发展的速度印象深刻,对中欧航天合作持乐观态度,并期待着在未来参与更多新的中国航天项目。
维默-施魏恩·格鲁伯对记者说,他与中国航天领域有着20多年的接触与合作,并在中国参加过多次航天学术会议。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速度“惊人”。“这就像是参加完活动后坐上了特快列车。但你不能在上车后坐下来,而是一起前进,跟上发展的步伐。”
维默-施韦因·格鲁伯对中国航天工业的开放表示赞赏。"中国正在与许多国际伙伴合作,合作正在增加."“我不同意因为害怕技术外流而拒绝合作的做法。在我看来,技术只会因为拒绝分享而消亡。”
维默-施韦因·格鲁伯说:“我对中国和欧洲的空间合作持乐观态度。”近年来,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当我申请参加嫦娥四号国际载荷项目并获得中方批准后,我向德国航天部门申请的项目资金很快得到了支持。"
据项目仪器总监、博士后于佳介绍,在人类探测器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后,嫦娥四号搭载的探测器将全面测量月球表面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辐射环境。与过去不同,这种探测器在尺寸和功能上更紧凑。除了评估宇航员将来登陆月球所面临的辐射风险,它还需要探测月球土壤下面是否有水。
Vimer-Schwein gruber说,在月球背面着陆并不困难,它要求飞机有很高的控制和信号传输能力,但意义重大。“分析月球背面的土壤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月球的起源;月球的背面基本上不受地球射电的干扰,因此可以用低频射电天文学来研究它;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练习也可以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太阳系做准备。”
维默·施韦因·格鲁伯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教了包括于佳在内的四名中国学生。“中国和欧洲在航天领域都有大量优秀人才。当他们在一起时,他们总是有很好的想法。”
在嫦娥四号与中国合作后,维默·施韦因·格鲁伯还将研究更多的太空项目。“我期待着与中国的长期合作。”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专访:“我对中欧航天合作充满乐观”——访嫦娥四号德国科学载荷项目负责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