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8字,读完约3分钟

图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孟苏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照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日电(记者吴小伟晓寒)“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已由抒情热点解读为从最初的危机应对开始,逐步增加以和平时期和风险防范为特征的消费者教育。”1月3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孟苏和在讲话中指出,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但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继续敲响警钟。

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风险分析:从危机应对到消费者教育

在分析2018年公众关注的12个热点问题时,孟苏和指出,与2013年、2014年和2016年相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公众对热点问题的反应从2013年的100%上升到2018年的33.3%。%的响应热点下降了三分之二;潜在风险消费提示从2013年的0%增加到2018年的66.7%。

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已经被抒情热点所诠释,从最初的危机应对开始,逐渐增加了以和平时期和风险防范为特征的消费者教育。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平静和稳定的标志。这一特点在2018年更为明显。”孟苏和说。

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她指出,当前,公众舆论的焦点开始转向构建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体系,各方的规范、自律和公平从企业产品安全延伸到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管体系建设中各方更加透明、协调、严谨和自律的行动,进而转向保护消费者和公平对待市场主体的探索。

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警钟已经敲响

孟苏和指出,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乳制品行业合格率排名第一,油脂和肉类行业略有波动。

同时,食品原料的污染以环境污染为源头;食品添加剂使用超出范围和限制的;食品中非食用物质的检测和保健食品的掺假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四大问题。随着对保健食品需求的增加,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是食品行业的近四倍,但行业中的问题仍然是复杂的。

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孟苏和指出,在互联网加时代,电子商务和其他网上销售渠道的快速增长给网上食品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食品欺诈、产业链安全建设、空心态等问题,这将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舆论的关键热点。此外,随着进口食品基数的增加,进口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高,风险概率增加,外源性舆论的风险也在增加。

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孟苏和说,中国的食品安全治理已经从以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产业链安全建设,发展到更加完善和细致的法制建设,是控制源头污染、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关键时期。2019年,食品原料、食品过敏原和健康声明的真实性仍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永远存在,需要警惕。”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孟素荷: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仍需警钟长鸣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