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5字,读完约8分钟
开征环境保护税已有一年,其成效已引起公众关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76.4万纳税人顺利完成纳税申报,申报纳税总额218.4亿元,其中减免税68.6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军表示:“一方面,这表明企业的污染控制和减排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税越来越多,征收越来越少,没有积极的减排激励措施越来越多。"
中国工业环境保护促进会化学工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总干事李晓平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开征环境保护税对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更有利,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也有利于驱除市场上的不良资产,使行业更加规范。
生态环境部官员表示,实施一年后,环境税的反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特别是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后,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税负加重,被迫加大整改力度,压缩减排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费税转换
中国第一部单一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体现了“绿色税收制度”,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年,排污费在第一年转为环境保护税征收。
这部税法的最大初衷是鼓励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前,征收排污费是一个部门的规定,而税收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它的实施也意味着已经实施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完全转变为一种环保税收制度。
2017年12月2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与环境保护税法同时实施。作为排污费征收依据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年1月2日发布)将同时废止。此后,将不再征收排污费。
《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对征税对象、征税依据、税收减免和征收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并进一步明确了界限。它的出台意味着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将在未来得到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这有利于环境保护税法的顺利实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环境保护税更具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费改税有利于税收职能的发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税率,可以更好地优化和调整资源。对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征收不同的税,也可以达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开征环境保护税不仅有利于实现重点污染物减排目标,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丰富政府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记者,如果企业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就应该缴纳更多的税,如果企业排放更少的污染物,就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所有的利润都属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不再参与分享。这种绿色税收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迫使企业节能减排,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税收收入归属的通知》明确指出,为促进地方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资,国务院决定将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
李佐军坦言,地方政府缴纳全部环境税是一种普遍做法,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地方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财政收入的巨大差异,环境治理的难度不同,更适合地方实际征收。
环境保护税的目标包括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音。还有两种不纳税的情况:不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如餐饮企业向市政管网排放的废水);居民个人不是纳税人。
其中,应纳税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体税种分别按1.2元-12元和1.4元-14元的范围征收。北京的收费标准是全国最高的,天津、河北和四川的环保税标准是最低标准的3-5倍。宁夏、甘肃、江西、吉林等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对原有的排污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山西、湖北、福建、云南等省也相应提高了标准。
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保护税征收一年,主要污染企业贡献了大部分税收,纳税人的自我申报意识明显增强。从应纳税污染物看,2018年前三季度空气污染物税收为135亿元,占89.8%,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般粉尘占空气污染物应纳税额的85.7%;水污染物税收10.6亿元,占7.2%;固体废物和噪声税4.7亿元,占3.0%。
相反的动作开始出现
根据官方数据,去年1-6月,重庆市环境保护税纳税人申报纳税额为2.06亿元,减免税额为6952万元,占申报纳税额的33.8%。去年1月至7月,云南省4200多名环境纳税人依法纳税1.37亿元,减免税3239万元。去年1-10月,陕西申报纳税32.17亿元,减免税2855.35万元。
“这表明企业的污染控制和减排力度正在加大,环保税对减排的积极激励作用也日益明显。”宋国军表示,由于征收环境税具有法律的威慑作用,企业显然面临逃税的刑事处罚,环境监测站或有资质的监测机构不敢伪造数据,这有利于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宋国军认为,实施环境保护税制度是一项根本性措施,将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迫使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还可以迫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设备,实现绿色转型。
然而,这也影响了一些企业。唐山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总经理李刚(化名)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去年开征的环保税肯定对企业产生了影响,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环保投资。幸运的是,去年每吨钢的利润基本保持在高位,否则环保税的压力会很大。在征收环境保护税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注重避免“一刀切”,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减免或退税激励,以达到激励效果。
事实上,对于如何把握减税的相关界限,《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申请减税的条件。根据环境保护税法,如果纳税人排放的应税空气污染物或水污染物的浓度比排放标准低30%,环境保护税将降低75%;如果排放标准低于50%,环境保护税将降低50%。
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副司长孙群表示,环境保护税的计税基础不同于其他税种,专业性强,征管复杂。税务机关和环保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做好数据传递、信息收集等重要基础工作。《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还明确了税务机关和环境保护机关在税收征管方面的职责和信息交流范围。
宋国军认为,环保税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应该认真实施,不可能随意减免。环保税高于往年的排污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一些企业的负担,但同时也会促使企业反思。
换句话说,企业要么承受环境税的压力,继续污染;或者“改造过去”,进行污染控制。一些企业可能负担不起,他们会很快改变它。有些企业可能早就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会主动提前改变。
李刚告诉记者:“开征环保税后,我们更加重视生产过程中排放比例高的环节,如烧结、脱硫脱硝等。我们不断投资、升级环保设施,并注重改善环保技术。”
“去年以来,企业环保压力很大,我们已经进行了几轮超低排放改造。”不过,李刚也表示,由于地方政府标准的不断收紧和提高,一些环保设备达不到标准,需要再次升级。在去年的重污染预警中,企业总是有起有落,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些环保投资的浪费。
兰格钢铁网首席分析师马莉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开征环境税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减排,去年开征的一年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事实上,这是对高能耗污染企业的一种压力和刺激,迫使它们改进环保设备和技术,当然也将压制那些达不到标准的落后产能,使它们逐渐被淘汰或融入市场竞争。
新钢集团董事长夏文勇告诉记者,开征环保税对企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此外,环保检查员越来越严格,钢铁企业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迫使落后产能完全淘汰,控制总产能。今年,新钢将继续推进环保深度改革工程,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据他说,新港去年缴纳的环境税总额超过了2000万元。
“虽然整个钢铁行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污染严重的小钢厂在严格的环保监管下很难生存。今年的环保工作要更加严格,环保工作滞后,特别是有污染问题的企业,很难生存。”马丽坦言,钢铁企业应该从可循环利用技术的角度进行升级,在节能减排、提高质量和效率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环保税倒逼效应初显 企业称:应避免“一刀切”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