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30字,读完约9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见证中国创新的宏伟动能——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亮点

新华社记者董瑞峰、胡伟、张权

8日,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永坦和钱七虎荣获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大会上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向两位最高奖项的获得者致敬;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坐在领奖台上,向其他获奖者颁奖……这是一个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赞誉,也是一个国家追求科学技术的最好诠释!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纵观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变革的种子正在不断孕育,创新的巨大动能正在不断产生。

第一个方面:磨“剑”和“盾”,最高奖项授予大国重型铸造厂

一是为祖国的海洋安装“千里眼”,二是铸造“地下钢铁长城”。刘永坦和钱七虎,这两位全国最重要的“伟大的工匠”,成为了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

“先知先觉”是国家的利剑-

海浪翻腾,寒风刺骨。面对6000平方米的雷达天线阵列,80多岁的刘永坦兴高采烈。这是一种被称为“千里眼”+“醒目”的新体制雷达,它不仅能“看”得更远,而且能有效地消除杂波干扰,发现超低空目标,在航天、导航、渔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为了这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刘永坦已经站在墙边20多年了。

关键技术无处可寻,这曾经被认为是了不起的,但刘永坦始终坚信,这条路可以自己走出来。一场从零开始的艰苦战斗不仅解决了许多瓶颈,而且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地下长城”是国家的坚固盾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十多岁的钱七虎受命设计机库防护门,以加强防护工程的反核打击能力。

在没有现成技术的情况下,他自学整理了10多万字的外文资料,少数国内单位拥有大型电脑。他利用别人的吃饭睡觉时间来“蹭”设备,最终解决了核爆炸后大型防护门打不开的问题,设计了当时国内跨度最大、阻力最高的地下机库防护门。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矛越强,盾越强。海湾战争后,钱七虎敏锐地意识到小型核武器对深层地下防护工程的威胁,率先开展了反核爆炸防护研究。几十年来,钱七虎带领团队为人员和武器穿上“防弹背心”,为领导人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武器戴上“金钟罩”。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做惊天动地的事情,匿名!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程、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个伟大的力量和每一项重大创新背后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杰出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

刘永坦说,这个奖项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和沉重的责任。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的,所以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必须受到社会的尊重。

第二方面:“诺贝尔奖成果”,基础研究连续第六年取得公认的突破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国际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科学家认为相关研究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它的第一个国际实验发现它出生在中国。

这篇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后,被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界公认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物理学大师杨振宁评论道: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论文首次在中国实验室发表。

以薛其坤院士为首的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团队获得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继铁基超导、多光子纠缠和中微子振荡之后,中国物理学的一个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2018年degrees/きだよよ0/,has连续6年产生的9位获奖者。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公认的重大进展。

要在科学技术上建立世界强国,我们必须首先加强基础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国际科学论文是衡量基础研究的重要指标,根据国际科学论文的统计,这一数字在不断增加,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二。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中国的基础研究总体上处于从数量积累到质量飞跃、从切入点到系统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薛其坤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仍存在明显差距,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在他看来,日益强大的国力、健全完善的科技政策、科学系统的科技规划和激励创新的氛围是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基础和保证。“我们的成就是同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分不开的”。

实验组五名主要完成者的平均年龄为48岁。他们以相同的主要科学目标为目标,有自己的优势,但相对独立。“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正处于黄金时代。做基础研究的人必须坐冷板凳,忍受孤独,做出与时代相称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团队成员李露说。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第三个方面:关注关键技术,以创新支撑“强国梦”

钢铁,工业的支柱。长期以来,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但高质量的特种钢,如高速列车用耐磨轮轨和海底输油用无缝钢管仍依赖进口,一个重要原因是电磁搅拌系统的核心技术尚未掌握。

以罗安院士为首的湖南大学动力转换与控制创新团队经过20多年的攻关,已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其成果已应用于WISCO、宝钢等国内外160多家钢铁企业。他们获得了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的荣誉。

基础是建筑的“根”。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存在大量的软弱地基。如何加固地基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浙江大学的龚晓楠院士自称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淤泥,30年来不断突破传统地基处理技术的瓶颈,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杭宁高速公路等多项重大工程中。他负责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提高创新能力这一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成为科技界的共识。

近年来,一系列技术创新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成套联合油田,到中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并网稳定发电,从打破国外对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垄断,到永磁牵引系统在35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关键核心技术是否会到来,是买不到还是赢不了。

“只有掌握了关键的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罗安表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应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控制。

第四个方面:民生是“明智的”,科技应该让生活更美好

一种高产黄瓜新品种已在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英亩的土地上种植。凌晨三点,每个人都戴着探照灯,组织集体收割。艰苦的工作充满了快乐。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三文也加入了收获团队。“我真的感受到了我的科技成就带来的喜悦,这也是我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动力。”黄三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科学技术从未对人们的福祉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肺癌是癌症的头号杀手,手术切除是治疗早中期肺癌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通过技术创新,创建了肺癌微创治疗系统。病人通常在手术后几个小时起床,三天后就可以出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多年来为玫瑰、菊花、百合三大花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技术体系,如优化种植布局、良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采收后贮藏、运输和保鲜等,使更多的花卉进入千家万户。

科技创新将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

从生态环境保护到防灾减灾,从农业养殖到卫生健康,2018年科学技术奖出现了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这是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最好诠释。

“多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研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开始向国际高峰挑战。”高俊平说,在未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应该是科技创新的立足点,惠民、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应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第五个方面:更多的企业“登场”,创新主体的地位应不断加强

澜沧江上的汽笛响起,世界各地的商船都在忙碌着。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马洪琪院士带领团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升船机,开通了澜沧江至湄公河的主要水运通道,为国内外船舶提供便捷服务。

“中国发明的液压升船机在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升船机的技术瓶颈,具有更多的技术优势。这是升船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际水运行业的权威机构——国际航运协会内河委员会主席菲利普·里戈教授这样评价。

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国家科技奖的舞台上。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统计,本次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有303家企业,占获奖单位总数的47%,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国有企业,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

华为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基站已经在170多个国家进行了商业部署,三年累计销售收入达2788亿元。潍柴动力结束了中国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匮乏的历史,国内市场份额达到70%,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共有134个通用获奖项目,75%的项目有企业参与,三分之一的项目由企业牵头。”奖励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企业在创新和R&D进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将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从科研机构到企业,从跟踪模仿到同台竞争,从量变到质变……在全球创新舞台上,一批科技成果正在中国涌现,服务于国家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并将继续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参赛记者:凌俊辉、景怀桥、杨思琦、谢颖)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