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长春2月1日电(记者许树敖,刘硕)吉林省珲春市米江镇东新村虽然处于寒冷的冬季,但没有一点阴冷的样子。当记者走进村子时,他看到平坦的水泥路宽阔而整洁,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房屋,屋顶上整齐划一的蓝色钢瓦像新的一样干净。在许多村民的房子门口,有一个“美丽的庭院,干净的房子”的标志,向游客展示他们自己的“面值”。

从“丑穷”到“富帅”:东新村如何有了新模样?

但就在几年前,东新村还是一个“丑陋的贫困”村庄。原来,东新村的耕地少,土地上的沙砾多,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无法在土地上“挖”到很多食物。为了增加收入,大多数村民在家饲养几头延边黄牛。“村民们养牛,但后续清理不及时,村里的路特别乱。”东新村村民张说。

从“丑穷”到“富帅”:东新村如何有了新模样?

这个村庄不发达,不干净,许多村民缺乏生活的能量。当地有一首顺口溜这样描述这个村子的生活:耕种三个月,休闲三个月,赌博三个月,过年三个月。"这个村子叫东新村,但它已经是一个古老的日子很多年了."东新村党支部书记卢长福说。

从“丑穷”到“富帅”:东新村如何有了新模样?

2015年,延边供销社协会和珲春航务局派出的援助小组来到该村,东新村的“整形手术”开始了。“如果你想让‘丑陋的穷人’变成‘有钱又帅’,总共有多少步?第一步是首先‘帮助’贫困家庭。”村里的第一书记赵建峰说。

过去,村民们只知道如何种植玉米和大豆。救援队到达后,他们带领大家发展庭院经济,并在自己的院子里种植真菌等经济作物。各种纯天然农产品在市场上被消费者认可。

实施因病致贫村民医疗救助,保障老年贫困户,在贫困户中安装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收入...随着扶贫帮扶措施的落实,东新村在2017年底摘下了扶贫帽子。

“只是无法摆脱贫困。第二步是让村里有个产业,能够‘造血’。”赵建峰说。

在东新村黄牛养殖合作社,记者看到数百头延边黄牛在这里安全越冬。卢长福告诉记者,东新村的村民虽然有多年的养牛经验,但都是孤军奋战,技术水平低,收入低。为此,帮助小组协调畜牧企业在村里投资和经营养牛合作社,并雇用村民工作。“农民获得规模经济,工人获得工资,而‘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一举两得!”卢长福说道。

从“丑穷”到“富帅”:东新村如何有了新模样?

"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庄的外观也更好了."村里的党建指导员刘华民说,“第三步是动员村民,给村子一个‘大换血’。”

走进李东春这个贫困家庭的家,记者发现他的家像春天一样明亮温暖,院子里的农具摆放得很整齐。李东春告诉记者,该村呼吁村民成立清洁队,并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处理。“支援队已经在村里制定了村里的规章制度,并且经常进行评比,所以大家都不好意思再破坏卫生。我家的水平只有‘四星’,我得赶紧‘五星’!”李东春说。

从“丑穷”到“富帅”:东新村如何有了新模样?

看看村子里的变化,帮助团队的动力更大。赵建峰告诉记者,他仍然有“第四步”计划。“第四步,我们不仅要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还要把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只有这样,东新村才能更富有,更英俊。”赵建峰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从“丑穷”到“富帅”:东新村如何有了新模样?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