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5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日电:河套新风:“老作风”学会准确种地
新华社记者陈雷、李运平、俞佳
温室通风,采摘黄色柿子,管理挂瓜苗...目前,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农民该是悠闲地过新年的时候了,而巴彦淖尔市婺源县龙兴场镇荣誉村的农民周学军,既有假期又有农事。精确的种植让这种有61年历史的农业“老方式”尝到了增加收入和致富的甜头。
记者一走进周学军的日光温室,就突然感到温暖如春,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阳光照射在成垄的幼苗上,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树枝和卷须上,新鲜采摘的黄色柿子整齐地放在纸箱里。采摘柿子时,周学军说:“现在是黄柿子的集中成熟期,每天可以采摘1000多公斤。只有当温室每天有7小时的日照,温度高于15℃时,才能保证稳定生产和增产。”
据周学军介绍,过去他家种了20亩农田,主要包括向日葵、玉米、小麦等品种,每亩纯收入五六百元。从2005年开始,他开始学习设施农业技术,在传统的温室里种植西瓜、黄柿子等果蔬,净收入增加到2万元,但他每年只能种一种作物。“我种植温室已经10多年了,学到了很多技术。后来,在政府的鼓励下,我从2018年开始转让土地,并承包了三个太阳能温室。”他说。
每座日光温室约1.8亩,年合同成本24000元。育苗、栽培、授粉和坐果可能会有技术问题,但对周学军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能达到“三个精度”。首先是种植周期的精确计算。黄柿子需要50天才能育苗、移栽、开花和结果,然后上市。它在新年上市时会卖得很好。第二,准确利用种植场地,收获黄柿子,然后种植黄瓜和果玉米,并在三个温室进行翻茬作业。第三,种植成本核算准确,从种苗到授粉,都是自己完成的,不需要采购种苗或外包服务。
“在过去,这块地迟早是要种的,这并不重要。每年只有一种作物,这对收成影响不大。现在,温室必须精确地种植和管理到位。”例如,周学军说,在温室里种植甜瓜,在1月底移栽幼苗,2月20日开花,4月中旬上市,只是为了避免在田间集中上市的瓜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在5月底清理完花园后,将种植另一种黄瓜或水果玉米,以确保一年内可以轻松种植两种作物。
三种,七种负责,百分之百收获到保险。周学军管理和保护的“温度”非常准确:每个温室的种植密度约为7500株,一般的病害如白粉病和灰霉病可以提前预防,施肥4次,浇水5次。他说:“即使在新年,日常管理也不能放松。每天早上9: 00拉上隔离帘,下午4: 30盖上,以确保阳光和通风。”
如果你种得好,你必须卖得好。周学军的孩子们开了五家精品瓜果店,通过线下和网上销售来解决价格低和销售困难的问题。周学军粗略估计,除去温室承包费、施肥和浇水等费用,每个温室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为了解决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地政府搭建了本地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促进农民线上线下“双丰收”。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指导下,我们的‘旧式’耕作逐渐变成了‘土壤专家’,真正把‘在土壤里挖’变成了‘在土壤里挖金子’。”周学军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张兴华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河套新风:“老把式”学会精准种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