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1月30日,主题为“打造全媒体时代智库传播力”的中国圆桌论坛在中国网举行。在论坛上,中国在线智库中国工作室和青波大数据首次发布了《2018中国智库移动终端综合传播能力发展报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等智库的学者和专家就智库传播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据了解,《报告》以2018年中国主要智库的新媒体传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新媒体趋势下智库的传播力,为大多数智库提高传播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智囊团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网副总编杨新华表示,在移动通信的趋势下,智库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向外界发布信息,但它们的作用还不够。
青波大数据董事长叶晨羽详细解释了该报告。据《报告》称,2018年,中国智库在交流方面显示出新的亮点。虽然三大平台账户在国内外时事热点等前沿话题上各有侧重,但都注重联动造势、表达观点、深入解读。同时,各种智库的沟通能力明显参差不齐,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不足。在这方面,《报告》建议各智库应完善矩阵布局,培育和提升优质账户,灵活调整推文时间,占领高流量,注重双向互动,提高参与热情,积极构建丰富的媒体内容生态,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智囊团是国家治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沟通能力是使治理事半功倍的重要能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在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智库应该重视智库治理,而期望管理和预警管理是设定问题的关键。此外,智库的沟通能力也体现在治理效果上。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中国智库将在快速发展中形成更多的社会传播议题和传播效应。
“虽然目前智库的沟通能力普遍需要加强,但仍有必要警惕智库过多的媒体,警惕智库的浮躁趋势和研究质量的下降。”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学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与媒体相比,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力更大,需要在沟通方面更加负责,以防止误导行业和决策。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棣文表示,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世界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尽管智库对社会媒体的影响并不完全代表智库的真正影响,但其在社会媒体上的行为代表了公众意见和政治生态。对智库的评价不仅可以决定学术界,还可以通过对智库的观察和评价,帮助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智库建设。
关于如何提高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估所机构与智库评估研究室副主任胡伟认为,智库需要向外界宣传自己,需要对好的报道和知识产品进行多语种版本的总结和引导性宣传,并以多种方式讲好中文故事。希望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针对智库如何发挥舆论影响力的问题,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景新建议,智库应提高对舆论导向系统的认识,打造报道、作品、活动等专业意识形态产品。在舆论引导中,要尽可能贴近热点话题,立足自身专业,不断加强舆论引导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如何整合媒体深度和广度发展。数字经济智库智星总裁黄表示,智库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思想内容,只有有了内容才能传播。与此同时,智库在传播取向上分为精英传播和大众传播,并通过根植气对有影响力的人进行点对点的影响。此外,智库需要与媒体共同发展,做好国际传播工作。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全媒体时代的智库传播力建设研讨会召开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