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的“城市大脑”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更新和迭代,不仅有助于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也解决了渣土车倾倒现象。“城市大脑”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拉拉堡商业办公项目工地的经理李(音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施工现场,对他的同事小王(音译)喊道:“戴上安全帽。”小王只偷偷摘下安全帽半个小时,就被浦东“城市大脑”建筑工地的智能监控“抓”到了。

年底和年初,建设项目正处于时间和进度的高峰期,但施工安全绝不能马虎。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开发了现场监管模块,该模块充分利用各现场的视频资源和传感设备,对全区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现场实施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智能实时监管,重点关注未戴安全帽、车辆裸露、车辆脏污、灰尘超标等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这些变化在浦东的“城市大脑”上线后悄然发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智能识别和捕捉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是否经过清洗,并及时将它们推给政府管理部门和现场领导,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自2018年10月以来,浦东“城市大脑”共智能发现92起无安全帽、1起无安全帽、5起脏车事故,及时整改率达100%,及时消除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实时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浦东“城市大脑”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以及不断的更新和迭代,不仅有助于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与施工现场密切相关的渣土车的管理。施工现场赶工时,渣土运输量相应增加,影响市容和环境,令管理和执法部门头疼。

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现在不同了。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公安局、环保局和城管执法局合作开发了浦东“城市大脑”渣土车协同管理模块。通过大数据筛选、高科技鉴别、智能和精确校正,管理渣土车不再困难。

在邹济华曹璐镇鲁公支路交叉口,浦东城管执法局第二大队队长带领队员与浦东交警支队进行突击检查。在他们身后,十多辆渣土车排成一列,依次停下。陈,老队员说:“你也可以‘堵’这么小的路。”

事实上,在“城市大脑”的监控下,当渣土车通过道路的智能卡端口时,车辆状况已经被智能识别并与数据库进行比较,违法车辆的基本信息和行驶轨迹被实时推送到执法部门。当渣土车到达目的地,准备卸土时,交警和城管执法人员已经在等着了。

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执法部门不在这里。根据非法车辆的历史轨迹,环境保护局、外交关系委员会、公安局和城市管理和执法局“循迹而行”,共同从施工现场的源头进行追踪,不允许任何无证渣土车进出施工现场。

利用浦东的“城市大脑”解决渣土车倾倒问题,是浦东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上的创新探索。智能模块紧密联系执法的各个环节,实现二级比对、实时监控和非法追踪,达到大幅降低渣土车违法率的目的。自智能模块于2018年5月测试并于201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立案83起,共罚款65.5万元,并进行600多次告诫和教育。

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此外,浦东“城市大脑”已完成区、街、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组织成系统、智能发现、闭环管理”的小目标。除了现场监管和渣土车管理模块外,还实现了共享自行车协同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群租现象智能分析、防汛防台协同指挥、假日支持等多种功能。

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下一步,浦东将按照“统一、即时、智能、协调”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以关爱、耐心、智慧推进浦东“城市大脑”的迭代升级,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新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沈泽珍)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上海浦东把先进技术转化 用好"城市大脑"破解治理难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