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7字,读完约7分钟
根据官方的说法,成都和重庆应该唱“双城记”。
据《新闻网》报道,1月3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焦点:首次出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法,西部地区被定位为“优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众所周知,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以来,成渝城市群的“战斗力”日益增强。外界普遍乐观地认为,中国将早日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而“成为国家战略”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成渝区域格局示意图来源: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要建设“双城经济圈”
这个四分半钟的视频新闻揭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会议指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西部优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促进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成渝地区整体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重庆和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优质生活宜居之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合作,突出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统一规划、综合部署、相互合作、共同实施,唱响“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空土地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跨地区协调发展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在成渝城市群的成长过程中,仅成都和重庆显然是不够的,“中心塌陷”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去年开始,从川渝高层互动到中间城市行动,他们都试图尽快在成渝之间形成更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第一个“小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活跃、生活质量好、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最终,要实现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是依法进行的。
这里有一个背景——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形式。为促进新形势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应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
这也是学术界的共识,大城市的规模效应无法阻止。从现实角度看,成都和重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如何打造“双城经济圈”
有趣的是,双城经济圈在成渝地区的首次出现是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起出现的。后者被定义为“国家战略”。
如何构建经济圈?西部地区的未来发展有多大?1月3日晚上,我们联系了两位专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中心研究员、NLD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冯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形成,把握了成渝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路径。成渝由成都和重庆组成。就其实质而言,当前的形势主要是加强两个行政区之间的联合,寻求共同发展。重庆尤其被称为城市,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的行政区域。因此,对成渝地区的重视是准确的,更符合当前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此外,“双城经济圈”的重点主要是充分发挥成渝的主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促进与中心城市的跨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来说,这个提法比较准确,从兼顾历史和准确反映现状的角度强调成渝地区;从新动力、新路径、新目标的角度,强调双城经济圈有利于科学规划,促进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相比较,意味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成渝双城经济圈升级为国家战略,将极大提升其在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和辐射带动作用。这对于优化空土地结构,推进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重大而生动的举措。
蔡溪智库首席执行官唐继强:
成都和重庆与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的合作优势明显。近年来,四川外贸进出口呈现良好势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选择在四川成都举行,表明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将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有利于打开中国经济发展的空回旋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弹性。这对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意味着在国家层面上,使成渝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让成渝率先在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可以探索和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方案,共同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在2019年12月25日举行的成都经济发展研讨会(2019)上,一些专家已经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崛起的实现路径,我们也将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
成渝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城市群”。虽然目前仍有很大差距,但没关系。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目标。关键是要认清差距所在,探索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特点和阶段的实现路径。
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双核城市群,不可能套用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在这个双核城市群中,除了处理好极核城市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外,各种因素和经济流也可以进出,以下几点必须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处理两个极核之间的关系。
我们常说成都在四川省是“一核为主”,成渝经济区是“两核为主”。然而,事实上,与其他城市群中的极地城市相比,任何一个极地核心的实力都还远远不及其他人。所以我们认为他是“对内占优势,对外不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和成都应该整合。
作为一个极地城市,最重要的是塑造核心功能。过去,成渝、川渝也谈了很多合作,但各方面都涉及太多。如果这种合作在一夜之间实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认为应该关注几个核心功能,包括要素配置功能、创新功能和开放功能。
易,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演进的过程中,成渝城市群将成为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
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降低经济体之间的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做大做强,从而增强主导、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要素的集聚和流动。
我们有广泛的发展利益,不仅在西南,而且在整个西部,应该在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看到。
同时,为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应把国家层面的规划与两个省市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市场的开放与整合、政府竞争的开放与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互联互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历史人文主义的城市化战略, 应重视区域河流流域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并形成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共享机制。
无论是在成都还是在重庆,我们都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央新“画”了一个双城经济圈!这段4分30秒的新闻 影响重大!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