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93字,读完约12分钟
明确今年货币政策工作的重点,明确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的"五年规划"。来自中国央行和中国保监会的沉重消息在周末继续。 1月5日,央行宣布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工作会议将于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作为央行年初的例行例会,工作会议总结了前一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出席会议的领导人都是高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党委书记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潘、、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纪检监察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等参加了会议,并对分管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在周末进行了“筛选”。会议确定了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会议指出,银行和保险机构应完善适应直接融资发展的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在资本市场有效转化为长期资金。
首先看看两大金融监管机构的新闻要点:
中国央行今年确定了七项关键任务:
1.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强反周期调整,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适应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2.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硬仗。将金融机构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应对地区风险和维护稳定的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责任进行了整合。继续开展网络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化解网络金融股风险,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建立财务委员会办公室的地方协调机制。
3.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金融支持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推进多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定向减RRR、再融资和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和信贷管理等政策工具,有效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改善。
4.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准备宏观审慎政策指南。构建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本外币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逐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的领域。
5.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银行治理结构。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二合一管理框架。
6.加强金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现金的研发。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
7.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统计监测分析,构建符合大数据发展方向的金融统计平台和金融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支付行业整体监管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稳步推进第二代征信系统在线升级,加强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确定了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的“五年计划”;
1.推动形成多层次、宽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在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应因地制宜进行股份制改革。
2.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金融产品体系。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展期的支持力度,提高信贷和中长期贷款比重。
3.准确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保险体系中的各种风险。采取多种措施深化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采取处置不良资产、直接注资重组、银行间并购、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市场退出等方式。防止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4.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对于问题股东,必须依法采取惩罚措施,包括限制股东权利、责令股权转让、没收非法所得等。依照法律法规引导员工持股。
5.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吸引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专业保理、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
6.加强金融监管和廉政建设。研究制定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制度,加强对新兴金融业务和业态的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突出监管重点,把握力度和节奏,加强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有效转化
根据央行和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消息,过去监管部门强调的大部分声明,也是近年来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这也反映了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然而,一些新的配方值得特别注意。
《意见》指出,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优化金融结构,形成多层次、宽覆盖、差异化的银行和保险机构体系。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个性化、差异化和定制化产品开发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进一步改善。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应对,银行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形成多层次、宽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的过程中,除了优化大中型银行的功能定位、提高地方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强化保险机构的风险防范功能外,《意见》还特别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在优化融资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银行保险机构应完善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各种健康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在资本市场有效转化为长期资金。鼓励各类合格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合法债转股。
从上表可以看出,根据监管计划,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未来应与资本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资本市场从“散户”转变为机构投资者。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的新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例如,金融子公司发行的公开发行金融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市场,降低金融投资门槛。许多机构分析称,此举将为资本市场带来至少数万亿的财富管理基金。
中信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杨蓉认为,随着理财子公司股权投资研究能力的提高,股权资产配置份额将会增加,这将有利于股权市场。中长期来看,我行理财子公司在Be正式成立后,将进一步充实机构投资者队伍,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稳步增加资本流入股市。
最近公布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监管措施,旨在促进银行合理发行现金管理理财产品,引导金融子公司加大中长期理财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超出预期的严格监管,培育中长期投资理念。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提上日程,高风险中小机构处置继续推进
深化银行体制改革是中央银行工作会议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意见》提出的工作重点。其中,两大监管机构都提到了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这项工作不仅是深化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
央行工作会议指出,依法果断接管承办行,在最大限度保护存款人和客户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决打破刚性赎回,收紧市场纪律,促进金融市场信用分层,促进市场风险合理定价。今年,我们要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明确各方责任,压缩各方责任,压缩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应对地区风险和维护稳定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责任。突出重点,继续依法做好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
《意见》指出,在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应因地制宜进行股份制改革。对于不同的机构,要根据不同的类别实施政策,遵循市场规律,在充分评估潜在影响的基础上稳步实施,以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采取多种措施深化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采取处置不良资产、直接注资重组、银行间并购、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市场退出等方式。
可见,今年以来,稳健处理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仍将是监管的重点。上述降低高风险中小机构风险的措施也符合国际惯例。中国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此前透露,监管部门已经清楚地掌握了不同领域和单个机构的风险,知道风险水平有多高,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好处。对于这些风险也有许多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正在发挥作用。应对银行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但与国外通行的方法相似。首先,要通过归集、核销和转移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和损失;二是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通过股东增资和引进新投资者来增强银行资本实力;第三,部分银行因谣言引发的流动性问题,应及时制止谣言,这有利于快速恢复信心;第四,通过加强银行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此外,我们可以通过重组改善股权结构,加强对股东行为的约束。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透露,从稳定整体金融形势的角度出发,银监会将标本兼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
一是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包括引导中小银行深入培育本土和回归原点,聚焦主营业务,巩固传统存贷款业务基础,减少过于复杂的产品,减少套现和去现实的业务发展模式;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对股东行为的约束,督促中小银行科学制定风险偏好,落实风险策略和资本实力;注重科技赋权,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二,稳步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严格日常监管,摸清风险基础,分类落实政策,理顺各方责任,督促指导银行在准确分类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鼓励中小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永久债券、二级资本债券和引入合格的战略投资者来补充资本。“以上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做,一是发放不良贷款,二是在此基础上补充资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提供信贷的能力,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
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都被提及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央行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开展网络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化解网络金融板块风险,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意见》还指出,未经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和活动应坚决清理和取缔。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推进非法金融活动全产业链、全生态链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监控预警,早抓小抓,引导地方政府做好非法集资案件处理工作,坚决遏制增量风险,稳步化解存量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继续实施,促进了不符合条件的同业拆借机构良性退出。构筑风险“防火墙”,防止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扩散到银行和保险机构。
互金治理领导小组和网上贷款治理领导小组此前已明确表示,下一步要牢牢把握退出这个大方向,理顺股东和平台的责任,促进大部分机构良性退出,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限地停止业务增量。支持机构顺利转型,引导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金融技术基础好、有一定股东实力的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对于极少数拥有强大资本实力并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它们可以申请重组为消费金融公司或其他获得许可的金融机构。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要加大打击力度。
除了网络金融风险外,房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也被提及。央行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意见》指出,要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遏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继续做好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依法明确现有债务的偿债责任,规范和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配套融资,禁止违规提供新的融资方式。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连发重磅!央行明确今年七大重点工作 资本市场成聚焦点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