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5字,读完约7分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的制度”,“确保司法的公平、效率和权威,努力使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努力克服执行中的困难,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行体制、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和社会诚信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制度优势。目前,国家法院系统正在乘胜追击,乘势而上,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力争“有效解决执行难”。
建立网络检查和控制机制,隐藏猫和玩失踪和其他“老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敲门,敲门!”
2019年11月23日上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吓坏了吴某。打开门,三名法院官员站在门前,吴某立刻明白过来。
“我们是云南省镇康县人民法院执行委员会的警官。请穿好衣服,和我们一起去法院处理邹和你之间的合同纠纷。”行政警察上前说道。
“我和耿约定年底付款……”吴某争辩道。
原来耿某是跟随吴某做这个项目的,但项目结束后,吴某欠耿某1.64万元的工资。耿状告法院,经法院调解,承诺在2019年10月前支付。谁知道,从那以后,吴某就一直失踪,而且他的手机一直关机。
鉴于吴某的不诚实,法官立即将他列入不可信任的执行者名单,并限制他出国和乘坐飞机或高铁。同时,联系上公安,找到吴某的下落。
2019年11月23日清晨,行政警察接到消息,吴某出现在一家酒店。执行警官迅速去控制他们。警官命令吴某履行他的法律义务,否则他将被拘留15天。在压力之下,吴某联系了朋友来收取行刑的钱,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基于信息搜索的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执行法院判决的困难一直是困扰司法部门的一个长期问题。而且实现起来也很困难,主要是通过检查东西很难找到人。过去,当法官搜查财产并冻结他的账户时,他必须去每一家银行并来到柜台。通常,一个账户刚被发现,在被冻结之前,被执行人通过网上银行转账。躲猫、玩失踪、逃跑已经成为老赖一段时间以来逃避债务的常用方式。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全对全”网络监管体系,先后与公安部、交通部、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6个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该系统,可以依法查询被执行人的房地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大类25项信息,全面覆盖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形态和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线下执行模式,有效解决了执行效率低、财产覆盖面窄、检查控制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因不诚实而受惩罚,因诚实而获奖,这样诚实就成为市场经济的“硬通货”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但是他的事业不能没有信。实施困难的根源在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自2016年以来,最高法与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内的60个单位和机构合作,限制失信执行者担任公职、旅游、购房、投资、投标等行为,共同构建信用惩罚网络,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的信用惩罚体系。将近40%的不可信赖的执行者在信用惩罚的压力下自动履行他们的义务。
“我真的没想到。经过几天的调解,对方履行了承诺,将800万元存入我们的账户。这是真实的情况!”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宁波镇海支行诉讼代理人张激动地致电宁波镇海区法院法官。
原中国工商银行宁波镇海支行因金融贷款合同纠纷向宁波镇海区法院起诉镇海一家建筑公司,双方在法官主持下自愿达成调解。调解协议规定,建设公司应在15日内向中国工商银行宁波镇海支行支付800万元。在调解协议生效后的第六天,建筑公司主动履行其义务。
镇海有很多类似的案例。让值得信任的人畅通无阻地行走,同时让不值得信任的人难以行走,这是必要的。镇海区法院探索向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发放“自动履约证书”,并将未被执行的当事人纳入“诚信履约清单数据库”,实施动态调整,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
“法院会同其他单位,对诚实守信的当事人给予一系列奖励。如依法降低案件受理费,提供诉讼服务便利,降低诉讼保全成本,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包括招标项目评估,给予金融支持,包括企业评估和税收信用评估,包括相关信用平台,给予信用融资支持等。”镇海区法院主要负责人张俊斌表示,镇海农村商业银行专门为“信用清单库”成员推出了“信用履约信用”,并已向上述建筑公司贷款1800万元。
“有必要通过制度建设,使诚信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硬通货’,成为像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肖建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如果我们因不诚实而受到惩罚,因诚实而得到奖励,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链条将会更加完整。
推进立法,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综合管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实施困难”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2019年7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上解决实施困难的意见》,部署加强实施困难综合治理,深化实施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人民法院实施工作。
人民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困难的基础上,开始大踏步地解决执行困难。最高司法委员会专职委员刘桂香表示,在“基本解决执行中的困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实现后,人民法院要把重点放在执行工作上,集中精力制定准确的政策。例如,强化诚信执行理念,坚持诚信执行理念,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专门制定诚信执行文件;推进执法立法,借鉴近年来信息化、规范化、改革化、联动化的成熟经验,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起草民事执行法草案。
2019年12月4日,白皮书《中国法院的网络正义》在浙江乌镇发布。白皮书显示,自2017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实行网上拍卖,财产处置的周转率和升水率呈指数级增长,拍卖率、降价率和拍卖成本大幅下降,拍卖过程中违法违规投诉“零”。
"通过网络司法销售对财产进行检查和控制,可以提高财产处置的效率、透明度和可信度."最高法执行办公室主任孟想表示,最高法正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在线大数据查询对涉案财产进行估值,并大力推广在线司法销售。
张贴
迈向实施困难的实际解决方案
我们不仅要做出公正的判决,而且要切实执行判决,这是正义对人民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为了解决司法执行难的问题,开辟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三年来,实施难点基本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实施体系、机制和模式基本形成。为巩固成果,人民法院还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保障体系,必将使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日报(04版,2020年1月5日)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让执行难不再是“老大难”(国家治理的基层实践)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