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2字,读完约3分钟

2020年底,北斗全球系统全面建成

2019年12月中旬,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班加罗尔召开的第十四届联合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上宣布,到2020年底,中国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事实上,早在2018年12月27日,官方就宣布北斗三号的基础系统已经完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19年12月1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第52颗和第53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全部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20年6月前,中国将发射最后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届时北斗三号卫星的全球联网将完成。

北斗概念将迎来阶段性机会(附表)

就数量而言,中国的北斗系统将拥有55颗导航卫星,而美国只有32颗gps卫星。可以说,北斗系统已经超越美国gps,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世界四大导航系统中,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GLONASS,只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是卫星数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的导航系统。据悉,目前美国gps民用精度在95%的情况下可以达到7.8米,而北斗三号系统可以为全世界用户提供水平10米、垂直10米的定位精度,在亚太地区可以提供水平5米、垂直5米的定位精度。在地面站网的帮助下,定位精度将达到2-5厘米。相比之下,由于长期缺乏维护,俄罗斯的GLONASS现在“奄奄一息”,伽利略系统在2019年7月遭遇重大故障。目前,市场上70%的智能手机已经支持北斗,只是因为手机制造商和地图导航软件开发商仍然采用导航定位系统的“gps”命名方式,这让很多用户没有意识到。其余30%不支持北斗的品牌应该是苹果等外国品牌。

北斗概念将迎来阶段性机会(附表)

在北斗三号系统自主研发之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具有实验性能的北斗一号,但其技术参数落后于美国的gps。2003年,法国和德国主动“邀请”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中国欣然接受并承诺投资2.3亿欧元。协议签署后不久,第一笔7000万欧元被转入欧洲账户。然而,2005年,在美国的阻挠下,欧洲将中国排除在外,许多核心技术研究也将中国排除在外。2007年,中国不得不中止合作,独立开发自己的导航系统。

北斗概念将迎来阶段性机会(附表)

北斗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根据2019年5月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行业总产值达到3016亿元,其中北斗占行业核心值的80%,卫星导航相关产值达到1947亿元。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8年底,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过5.3亿部,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3.9亿部,汽车导航及后装终端销量达到400万部。在许多民生领域,包括市政管理、交通服务、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保障等。,北斗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

北斗概念将迎来阶段性机会(附表)

今年上半年,北斗概念股可能会有一个阶段性市场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联网处于最后阶段,北斗产业链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到集成商运营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逐步向更深层次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与此同时,随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进入全球服务,北斗卫星应用将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融合,这将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卫星导航市场将呈现爆炸式增长。相关概念股值得关注。(见附表)

北斗概念将迎来阶段性机会(附表)

(文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因此,经营风险是应该承担的。(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北斗概念将迎来阶段性机会(附表)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