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1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合肥3月25日电:文创为农村振兴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新华社记者王菲
当春风升起的时候,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马岗村就像一幅画。通往田野的木栈道,稻田中生长的阳光会议中心,简单舒适的乡村住宅,简单设计的茶室……文化和创意因素的注入,使这个郊区村庄散发出一种文学和艺术的气息。
农村振兴战略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人才走出城市的设计室和艺术象牙塔,在农村寻找实现梦想的舞台,用多元化的文化实践帮助农村振兴。
来自上海的设计师冯岩是黄山市永丰镇的“新村民”。他扎根于皖南古村落,忙于乡村文化创作。
“五月份,我的农民博物馆将对外开放,主要展示徽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和非传统产品。该镇的油菜籽节将会开幕。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不得不帮助规划100块油菜田的粉刷活动。”冯岩说,他现在是永丰村的荣誉村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村里做更多实事。
文创激活了农村的闲置资产。马岗村党支部书记侯克旺说,村民们把闲置的房子租给了政府。蜀山区政府引进文创设计团队,在保留乡村特色的基础上,对乡村闲置房屋进行创意设计,打造“小岭南院一号”。通过发展农村住宿、文化创造、休闲和旅游等产业,马岗村实现了当地村民就业,并振兴了43栋闲置房屋。
几年前,冯岩把永丰镇闲置多年的村办企业厂房租出去,在惠州建了一个传统手工学习基地。在挖掘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同时,冯岩注册了“山”品牌,将土特产和传统手工艺从山区出口到城市,从而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
与冯岩不同的是,艺术策展人王南英和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林夫妇成立了一个社区中心站,并通过画廊入村和艺术助教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像冯岩一样,他们对农村充满感情,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农村振兴做出贡献。
在王南岳看来,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美育可以给乡村建设带来潜移默化的持久动力。
“在许多暑假里,我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了太行山区的偏远地区,给农村儿童免费上艺术课。”马林自豪地告诉记者,在一群志愿者的努力下,太行山国家级贫困村徐村不仅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宅,还成立了徐村国际艺术公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艺术家来村开展艺术教学助理工作,促进了村内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文化创意实践在农村文化旅游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到了“共同语言”,许多地方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吸引和留住文化创意人才。
黄山市永丰镇党委书记刘波说,永丰村是安徽省著名的历史文化村。在过去的两年里,创建一个文学艺术城,最缺乏的是文化和创作人才。镇政府聘请冯岩为永丰文艺镇艺术顾问。下一步是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让到农村创业的人才能够留下来并获得成功。
今年,王南英接受了上海宝山区政府的聘用,成为宝山区美育课的美育教师,把“美育课”送到农村,助推农村文化建设。
文创为农村振兴插上隐形的翅膀。深圳大学美术系教授应天骐曾因创作《西递村系列》而闻名于世,而曾经贫穷与世隔绝的皖南西递村也从此声名鹊起。西递村为他建了西递迎天启美术馆。中外游客来到这里,现在西递村每年的旅游收入超过7000万元。
在安徽黄山,一些经过创意改造后具有艺术气质的精品民居受到游客的青睐,惠州B&B品牌越来越响亮。惠州B&B年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与国家旅游示范区建设、传统古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协同为农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久前,刘海粟《黄山上》艺术文献展在黄山开幕。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艺术画廊和艺术学院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设计师聚集一堂,就艺术如何帮助农村复兴提出建议。
"长三角美术馆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应天棋表示,作为西递村的名誉村民,他将进一步向外界介绍西递村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文创给乡村振兴插上隐形翅膀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