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昆明3月26日电(记者白)中国科学家通过对澄江生物群疑难化石的系统研究,解开了栉江珧门起源之谜,证实了栉江珧和棘齿龙的共同后裔是海底固着生物。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并将于4月1日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

中国科学家揭开栉水母动物门起源之谜

本文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学研究云南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丛培云介绍说,草鱼是一种双胚层动物,其起源在科学界存在争议。传统教科书称它们为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如珊瑚、水母等)。),并认为它们是海绵动物和三皮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然而,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草鱼可能是多细胞动物的基本类群,这表明它们可能是独立进化复杂组织和器官的多细胞动物的一个分支。在此背景下,草鱼的起源和进化已成为研究多细胞动物早期进化的主要科学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家揭开栉水母动物门起源之谜

距今约5.2亿年的云南澄江生物群记录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动物物种的早期辐射演化,是专门埋藏在早寒武世的化石宝库,其中印楝是一种独特的化石。在导师丛培云的指导下,云南大学古生物学云南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赵洋对澄江生物群的多种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属和种,并进一步研究了寒武纪形态特征和体结构相似的化石种,证实了复合纤毛结构是这些化石群的共同特征,与现存栉江珧的梳状板(纤毛簇)同源。

中国科学家揭开栉水母动物门起源之谜

云南大学古生物学研究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带领一组疑难化石研究团队,对93组278个形态特征构建的矩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固着化石类群,如角毛藻,是活体草鱼的干燥类群,表明早期草鱼的复合纤毛结构主要用于早期滤食。该研究小组首次对草鱼的进化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即活体浮游草鱼通过不同身体结构的特化和退化,逐渐从早期的固定滤食性演变而来。结果还表明,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期间,草鱼的多样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固定的草鱼干群和漂浮的草鱼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

中国科学家揭开栉水母动物门起源之谜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国科学家揭开栉水母动物门起源之谜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