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6日电:走进“瓦汗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段、沙打第、

在祖国西樵的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做瓦汗走廊,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玄奘和尚和旅行者凯尔·波罗旅行的地方。

回到瓦汗走廊,有一个叫阿特加伊利村的村庄,被称为“瓦汗走廊的第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毗邻三个国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老百姓常说‘鸡叫’,这是典型的高原边陲村落。”阿特加伊利村第一书记白云增表示,2018年底,阿特加伊利村成功摆脱贫困,脱帽致敬。目前,他最关心的是巩固扶贫成果,开辟增加收入的途径。

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三月初,帕米尔高原的春天,白云曾在微微的寒风中,敲错了利坦拜·乌布里·卡西姆家的门。弟弟在国外学习,和他妈妈住在一起。日坛八一Wubri kasim是一名边防警卫,每月收入稳定。2018年,他摘下“贫困家庭”的帽子,在家里买了全新的厨具和精美的挂毯。

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由于阿特加伊利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塔吉克牧民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个国家的边境。“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边防军。做一名边防军是我们最大的骄傲。”Ritambayi Wubri kasim说,错了。

村民的这种红色传统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赞扬,国家还向边防人员提供了工资补贴,以帮助他们守住边境,但不是“守住穷人”。白云增告诉记者,阿特加伊利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边防人员,所有举牌的贫困户都摆脱了贫困。鲁尔·哈拉·伊斯兰穆贝克,一个村民,成了一名边境警卫,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开始了一个放牧仪式。他家有各种各样的炊具和电器,收入逐年增加。

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回家后,太阳已经挂在了雪山的顶端,高原的阳光在雪山的映衬下更加耀眼。白云曾走进路边的一家小商店,买了一瓶矿泉水,和老板娘开始了家庭关系。“最近生意怎么样?”“还不错,一天能卖1000多元。”老板娘塔蒂汉·阿克里腼腆地笑着说。

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2018年5月,在村里的支持下,塔蒂汉·阿克·优利借了5万元开了这家高原店。在一家小店里,有大量的食物、饮料和日用品,从具有民族特色的蛋糕和冰糖到红牛和水果橙等受欢迎的饮料。在柜台上,微信支付的二维码被醒目地张贴出来。仅仅半年时间,塔蒂汉·阿克尤利就还清了贷款,节省了1万多元。

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村子里有三家由村民经营的小店。“尽管地处偏远,海拔很高,但小商店里的商品并不比平原地区少。每项业务都很好,这也表明人们的口袋鼓鼓的,他们有钱买更多更好的东西。”白云曾说。

此外,阿特加伊利村还利用畜牧业资源,成立了牦牛养殖合作社。该村牦牛存栏超过1000头,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牧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自来水入户、道路硬化、庭院改造、广播电视和网络信号覆盖等项目如期完成,村卫生室、幼儿园和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在巍峨的帕米尔高原上,“瓦汗走廊第一村”静静地坐落在群山之中,村民们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边缘地带,但贫困却逐渐被他们抛在了身后。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走进“瓦罕走廊第一村”,看帕米尔高原脱贫攻坚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