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2字,读完约6分钟
图片来源:百度
春季招募已经开始。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出现,海归回国择业的优势逐渐减弱,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劳动力的“本土化”。在新的就业趋势下,留学生回国后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在华留学生总数为66.21万人,归国留学生总数为51.94万人。与2017年相比,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5.37万人,增幅为8.83%;归国留学生增加38500人,增长8.00%。归国留学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也客观上增加了海归的竞争压力。专家建议海归应从心理、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入手,更好地面对中国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
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北京五棵松附近工作的小许最近不太开心。去年,她获得了美国一所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并回到中国,在一家外语培训和教育机构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本来我希望海归的教育能为自己增色,但小许说,内地大学毕业的同事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他看不到出国留学带来的收入优势。“公司现在愿意招聘更多的国内毕业生,尤其是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确实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小许告诉记者。
"现在海归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在京东云工作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小王(音译)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同事是从名牌大学归国的,但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竞争中有明显的优势。“名校海归的起薪可能与国内毕业生最初申请时的起薪有所不同,本科毕业生起薪6000元,研究生起薪8000元,但之后的加薪和升值仍取决于个人的整体实力。不过,海归的语言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具有国际视野。”他说。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内地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再单纯看重学业成绩;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沟通和实践等综合能力。总的来说,随着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高校的整体培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如何保持海归的竞争优势?郭盛建议:“以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领域为例,许多高端新兴技术产业更倾向于引进具有国外先进知识和一定经验的海归。首先,海归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国际视野。当企业需要发展海外业务或与海外机构合作时,海归的语言能力和对海外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示实力。“同时,海归独立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社交技能也能帮助他们迅速脱颖而出。此外,回返者应了解相关的国内就业政策。许多地区为吸引海外留学生、释放政策红利、创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条件开辟了许多便利条件,为海归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巩固核心竞争力
量化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有12%的员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量化学校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浩表示,团队中的本地或归国员工有他们自己的优势。海归赢得了视野,而当地雇员赢得了对国情的更好理解。“每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强烈的自我驱动力以及对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兴趣。我们的很多海归都是以前在海外工作过的“老战友”,他们有很高的默契配合,能够很快融入;具有本地教育背景的同事在国内市场政策方面更有经验,更了解用户的需求。随着海外和本土团队的融合,每个人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逐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周浩说。
周浩在美国莱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海外工作经历。2014年,他回国创办了人工智能公司量化学院,管理团队成员均为世界著名大学归国人员。从经理的角度来看,周浩认为你是否有海外背景并不是评估人才的关键因素。无法直接比较本地人才和海归谁更有优势。追求卓越的毕业生无论来自何方,都会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他说:“海归的优势在于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他们会更愿意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做法。我们的人才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将更加注重人才的专业实力、管理能力、实践经验、行业眼光、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我们必须将社会和工作经验、个性和品质结合起来。瞧。”
关键在于海归自身实力与企业发展的兼容性。郭胜认为,不仅海归,实际上每个求职者都应该不断学习,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碎片化’,仅仅依靠碎片化学习不能帮助职场人士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只有系统完善的学习才能帮助他们真正掌握核心技能。”
注重培养“长远眼光”
根据《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的分析数据,大部分海归回国后对工资金额不满意,80%的海归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2017年这一比例为69%,海归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考虑到本地毕业生竞争力的上升趋势和海归的“衰落”,雇主不再仅仅为“出国留学”一词买单。回返者的实际收入低于预期并不奇怪。
周浩认为,对归国留学生来说,最好的准备是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他们还应该通过公开信息或个人渠道提前了解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并相互了解。此外,要制定清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海归事业的顺利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郭胜表示,海归应该在心态和行动上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落差。“就心态而言,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薪酬问题。出国留学费用较高、出国留学和回国就业同质化等原因导致海归对工资的满意度下降,不尽如人意。但是,从长远来看,留学经历会给海归空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郭胜说道。根据智联招聘《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的相关数据,拥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是毕业生最终获得工作机会的主要原因。因此,郭胜建议海归应该在行动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参与实践,以提高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
郭胜说:“我们应该坚持‘长期主义’。”“相关数据显示,54%的求职者在工作不到三年后不得不换一次工作。在短期主义盛行的商业环境中,一些企业在短命和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下,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我认为职场人士应该找到一个可以奋斗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目标,让自己的职业发展集中在一点上,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文中,小许和小王都是假名)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本土人才势头强,海归竞争力咋保持?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