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任务?
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刘坤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与往年相比,今年地方政府特别债券发行具有发行早、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例如,今年1月份新发行债券的平均利率较2018年的平均利率下降了约55个基点。此外,各地新债平均发债期为7年,比2018年平均发债期延长一年,以使债券期与项目期相匹配,避免不必要的债务偿还压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冯蓓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种债券作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一种形式,与普通债券相比,强调项目收益与融资之间的自我寻求平衡,有利于特种债券形成封闭的运营管理体系,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自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子类别已经从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和收费公路扩展到农村振兴、医疗卫生、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政府对空房的选择。”
“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扩大将有助于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减少地方政府非法融资冲动,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冯蓓琳说道。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应合理扩大特种债券的使用。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替代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妥善解决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不搞“半拉式”项目。
据财政部最新统计,2019年前两个月,全国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821亿元。其中,发行普通债券4560亿元,发行特种债券3261亿元;根据发行目的,共发行新债券6961亿元(其中新普通债券3883亿元,新特殊债券3078亿元),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地方政府到期债券本金)860亿元。
“总体而言,2019年政府债务政策更加‘积极’,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仍将在国际预警标准之内,整体安全可控。”冯蓓琳表示,加强筹资项目管理,加强债务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化解债务隐患,是确保未来我国政府债务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必要措施。
“在打开地方政府举债‘大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的特点,注重通过政府资金、政府产业基金、城市投资债券、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各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公共投资支出的均衡。”冯蓓琳说道。
冯蓓琳认为,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积极财政政策提高效率的重要支撑。要继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不仅要打开“前门”,还要稳步推进政府债券管理改革,发挥政府在调节债务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民生方面的不足;严格堵上“后门”,守住法律“红线”,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非法或变相借贷行为。
特殊债务基金将在哪里使用?刘坤说,重点是支持在建的重大项目,弥补不足。首先,支持三场硬仗。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污染防治项目。第二,支持重大发展战略。例如,建设熊安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第三,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包括棚户区改造、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设施、农村振兴等公益性项目,并将重点支持在建项目的续建。
刘坤说:“为尽快保证特种债券的效益,我们将督促各地提前做好债券发行和融资准备,加快债券资金配置,尽快形成实物存量,充分发挥特种债券稳定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经济日报:开好地方政府举债“前门”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