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2字,读完约5分钟
资料来源:沈建光
4月19日的政治局会议传达了政策调整的明确信号。例如,不再使用“六个稳定”的提法,强调“坚决打三场硬仗”,“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和适度的”,以及重新审视住房和没有投机的住房。在我看来,在第一季度良好开局的推动下,决策层认为增长压力已经减轻;除了周期性因素之外,拖累经济增长的因素更多的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这意味着政策重心已经改变,宽松政策宣告结束。
具体而言,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政治局会议肯定了经济良好开端的趋势。17日,作者发表了题为《大规模减税有助于经济开个好头》的文件,其中提到,在宏观反周期政策和中美贸易风险缓解的背景下,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迎来强劲反弹。社会零、工业增加值、出口、信贷、房地产等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结合高炉开工和pmi的数据分析,3月份的良好经济势头超出预期。这一判断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得到了印证,指出“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市场信心明显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改革开放继续大力推进,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第二,“六个稳定”不再是政策重点。由于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7月政治局会议后的每次会议都要提到“六个稳定”的声明,但上述声明并没有出现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相反,会议提出“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化,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打好三个硬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更加注重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这意味着在肯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的背景下,政策重点明显转变。
第三,它强调货币政策适度紧缩。4月初,市场对央行是否会下调RRR利率有不同的预期。作者发表了一篇题为“短期内不降低RRR的五个理由”的论文,其中提到短期内经济数据的一些变化、通胀压力的上升以及对资产泡沫的担忧可能会降低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一旦短期流动性变得困难,央行将更倾向于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而不是全面的宽松信号,如降低RRR和降息。本周,央行继续mlf并重启反向回购操作,这验证了作者的判断。政治局会议强调货币政策适度紧缩。在3月份金融和经济数据超出预期、债务担忧加剧的背景下,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放松,甚至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可能会略微收紧。
第四,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改变。尽管货币政策不会放松,但积极的金融将继续。早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2万亿减税方案就已经超出预期。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稳定也与大规模减税有关。例如,今年3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8.4%,而同期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8.7%;此外,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至8.5%,这与许多企业在增值税税率下调前主动增加库存、增加产量以扩大减税有关。与此同时,随着4月份增值税的下调和5月份社会保障费的下调,积极财政仍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和稳定经济。
第五,我们应该重新定位住房和无房炒房,房产税有望加快。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坚持住而不炒的定位,实行“一市一策一市一策,市政府负主要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在去年12月和今年2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没有人对房地产发表评论。这一次,它与对房地产市场的一些乐观情绪有关。在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和部分地区行政限制放松的背景下,3月份国内房地产销售数据呈现升温趋势,房地产建设也有较大改善。
由此可见,在经济下行压力已经缓解的背景下,决策层在防止房地产泡沫积累方面仍将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本次会议再次提到加快启动房地产长效机制。我认为,在今年减税、减费的背景下,物业税有望更快推出,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短期财政压力,也是推进财税改革和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规模减税的背景下,不会增加提高整体税负的问题,实施时间更合适。
第六,制度改革被赋予了本质。这次政治局会议更加关注结构和制度问题。在改革方面,提出了“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技板块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登记制度。”在我看来,今年的资本市场是乐观的,实现乐观的后续将更多地依赖于机构改革。同时,会议强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促进深层次的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实行国民待遇”,这也释放了对外开放的信号。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采用新的城市化计划,意味着未来将通过制度建设巩固经济势头,同时短期政策调整的阶段性作用已经实现,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必要性降低,或者可能暂时结束。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沈建光:政治局会议传政策调整信号 宣告宽松政策结束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