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1字,读完约7分钟

据《人民日报》报道,4月17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接受了党主席吴敦义颁发的荣誉证书后,宣布将参加2020年台湾领导人的初选。

消息一出来,富士康的许多股票就上涨了。

在台湾股市,它被称为鸿海精密(2317.2瓦);在h股市场,它被称为傅志康集团(2038.0港元)、鸿腾(6088.0港元)、云之辉科技(2038.hk)和迅智海(8051.0港元);在a股,它被称为工业富联(601138.sh)。

然而,不管它是如何命名的,也不管它包含什么“资产”,许多人仍然习惯于称这个集群为“富士康”。此外,人们还经常说,“这是苹果的铸造厂。”

这个“铸造厂”有多大影响?

数据显示,富士康在全球建立了200多个生产基地和子公司,拥有140万名员工。2018年,鸿海精密集团实现总营业收入5.2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3万亿元)。

去年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投资30周年。如今,它就像一棵大树,在大陆的几十个城市“生根发芽”。

迁移路线

有人评论称,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布局轨迹与工业化进程高度一致,遵循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迁移路线。

2018年,郭台铭为深圳100多名富士康员工举办了一场“生日派对”。这些员工出生于1988年6月6日,当时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个生产基地,名为“深圳海洋精密电脑连接器厂”。

工厂所在地深圳宝安区西乡是富士康在mainland China的起点。

在此基础上,富士康在深圳成立了龙华和观澜科技园,一次拥有30万至40万名员工。如果你早上呆在工厂门口,你可以看到数万名员工涌入几公里外的公园的令人震惊的一幕;如果你被富士康录用,你会看到成百上千的人在工厂排队申请。

30年40城 富士康的“岔路口”

因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的末端,深圳不再是廉价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所以富士康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城市——

1995年,昆山科技园北厂区投入运营;

1999年,富锦精密模具(晋城)有限公司基地开工建设;

2003年,太原科技园区一期和杭州钱塘科技园区奠基;

2004年,烟台科技园奠基;

2005年,天津科技园奠基;

2006年,太原科技园二期奠基;武汉科技园和淮安科技园签订合同;

2007年,廊坊科技园开业;南宁科技园区阜宁工厂开业;

2009年,重庆科技园奠基;成都科技园签约...

2010年,深圳爆发了两起耸人听闻的谣言:富士康解雇了数十万名员工,而深圳42万名员工中只剩下10万人。

几乎与此同时,河南省鹤壁市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招聘通知:近期需要10万名员工去富士康接受培训。经过培训和实习后,被录用的员工可以在这个省的富士康工厂工作。

据说有一把“真正的锤子”。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富士康大规模西进了20年。生产线不再局限于南方沿海城市,而是转移到相对不发达的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

富士康的产业布局越来越清晰:它逐渐从深圳、杭州、上海、昆山、烟台、北京等发达城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然后慢慢融入三个四线城市。

到目前为止,根据程叔叔的不完全统计,富士康至少存在于43个城市(除了香港、澳门和台湾)。

华北:北京、秦皇岛、廊坊、天津、太原和晋城

华中:鹤壁、阜阳、济源、郑州、兰考、睢县、南阳、武汉、长沙和衡阳

华东地区:烟台、菏泽、淮安、南京、无锡、嘉善、昆山、上海、宁波、杭州和安庆

华南地区: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惠州和深圳

西南地区:成都、重庆、贵阳、凯里、六盘水和南宁

中国西北部:兰州

中国东北:沈阳、营口和长春

“大蛋糕”效应

富士康的扩张伴随着这座城市对它的渴望。就业、税收和上下游是富士康带给当地的“三宝”。

例如,在缩小深圳规模后,郭台铭在2012年宣布将投资1000亿元在山西晋城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八个机器人生产基地。对于一个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95亿元、城市人口只有40万的城市来说,投资额和招聘量无疑像一个“巨人”。

晋城当地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

金城曾经是一座小庙。当富士康来的时候,以前的配套设施不得不跟上它的水平,突然间我们得到了改善。

富士康带来的“大蛋糕”效应显而易见。难怪地方政府曾经争相邀请富士康登陆。对于不发达地区,富士康的引入可以预见当地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最典型的是郑州。在富士康到来之前,郑州的gdp是由煤炭和水泥等重工业推动的。为了引进这个铸造巨头,河南省花了上亿元的财政补贴来解决富士康的用工荒。2011年,郑州产业结构出现拐点,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开始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30年40城 富士康的“岔路口”

作为苹果手机的核心代工企业,从2010年到2016年,郑州富士康生产了超过4.6亿部iphone;2015年,富士康企业进出口占河南进出口的67.5%,贡献率为114.3%。2013年,河南进出口总额也跃居中部六省之首。

郑州机场图片来源:照片网

富士康效应仍在继续。除了间接提供80万个就业机会之外,它还吸引了手机制造商——随着中兴、oppo等企业的相继落户,2015年,全球每七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是在郑州生产的。

同时,由于手机依赖于海运/运输,郑州机场的货运量也大幅增加。2018年,郑州新郑机场的货物和邮件吞吐量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摆脱依赖

另一方面,“富士康依赖”逐渐成为郑州和一些引进富士康的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早在2013年,河南就组织专家讨论了“富士康引入河南对外开放的利弊”的话题。此后,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富士康的引入不仅带来了“宝藏”,也带来了“深坑”——低端贴牌生产、低毛利率和发展潜力不足。随着城市升级和经济转型,这些弊端逐渐显现。

30年40城 富士康的“岔路口”

今年3月刚刚发布的《河南经济蓝皮书》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当地想要摆脱“富士康”标签的愿望。

蓝皮书显示,尽管2018年富士康项目对全省外贸的贡献率大幅下降,但河南外贸进出口仍高度依赖富士康。“全省外贸支柱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抵御外贸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弱”。河南希望在未来增加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富士康融入河南的水平和水平。

30年40城 富士康的“岔路口”

城市迫切需要新一轮转型升级,从高技术产业中寻求“中国智力创造”的出路。如果富士康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和向高端制造业城市迈进的需要,“巨无霸”在过去的影响力将会逐渐减弱。

去年,富士康登陆a股市场。在2018年年报中,富士康透露,其与内地城市的合作不仅限于投资制造工厂。与广东、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广西、河北、河南等省市达成战略合作,涵盖电子信息、轻工、设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行业,涵盖制造业、企业管理、运营管理、采购供应、R&D和设计。

30年40城 富士康的“岔路口”

"富士康不是一家铸造公司,而是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这是郭台铭30年来对富士康的定义。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30年40城 富士康的“岔路口”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