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9字,读完约4分钟

“改变中国人的十四种观念”——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哲学解读张雄等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王芳

一个时代的变化往往是由观念的变化引起的。观念的提升和变化反映了时代、实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

40年来,改革开放作为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股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力量,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物质形态和社会结构,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在一个值得记忆的历史变迁时代,其生动的经历和宏大的实践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也值得我们在历史和逻辑的双重维度上进行深刻的理论透视和哲学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资本、金融、财富、劳动、欲望、个人、法律、自然、创新、消费、发展和正义等14个经济哲学范畴与中国人的精神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这些范畴集中阐释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关键过程,讲述了中国现代性发展的精彩故事。

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张雄教授按照“从历史中来”和“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改变中国人的十四种观念——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哲学范畴解读”,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历史进行反思和梳理,集中理论思维,观察历史逻辑和节奏,对这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理论阐释,给出了这40年的历史

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货币的功能和定位被重新审视

以货币概念的解释为例,领略我国货币概念的变化。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是中国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新货币观的重要时期。当时,一个重要的系统设计是机票经济。以粮票为代表的各种票证虽然不具备法定流通功能和交易功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成为“影子货币”:人民币只能与票证一起使用才能完成交易行为。货币功能的局限性决定了货币概念的半封闭性。人们对货币符号的记忆以及货币功能的开发和使用只能停留在相对淡漠和单一的状态。从1978年到1992年,是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此期间,市场的浪潮势不可挡,货币概念的觉醒和变化势不可挡。在票券经济和货币经济并存的条件下,人们逐渐对货币产生了一种客观的、量化的理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表明金钱已经被颠倒了,对金钱的追求必将成为一条绝对的规律。从1992年到2012年,可以说,货币化的生活世界已经到来,对货币没有影响的时代已经过去,货币交易普遍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货币经济和货币观念方面,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内部重点更多地是为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服务,这反映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货币功能上。一系列数字转换;另一方面,它已经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标志,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具有特别提款权的国际货币。在新的经济开放格局中,货币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定位被重新审视。

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发展观的认识论研究

在对货币概念的阐释上,笔者引导我们重温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货币拜物教批判的深刻见解,从哲学的角度反思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促进“人的社会本质”的回归;本文着眼于货币职能与货币观念之间复杂的历史联系和相互作用,追溯和解读改革开放的历史及其铺垫阶段,从而欣赏货币观念的变化和货币职能的变化所反映的货币权力的操纵和失控。

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通过阅读整本书,作者的叙述具有进步性和逻辑性,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立足于时代背景,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梳理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性发展的14个概念,既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发展概念的认识论考察,体现在深刻的社会本体论追问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至于全书的学术创新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立足时代背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类现代性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准确勾勒和概括改革开放的转型图;其次,在此基础上,以独特的经济哲学范畴梳理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以理性判断整合感性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历史叙事;第三,通过理性反思,它可以升华为具有价值属性的主体精神,并在宏伟的历史进程背后找到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逻辑思维;第四,通过对14个范畴的梳理、整合和反思,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第五,整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历史的分析和思考上,而是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为塑造下一次改革的“新自我”提供了方法论和意识形态的证明,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观念改变 才是发展的加速器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