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28字,读完约9分钟
规格很高,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2日上午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重要的陈述: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要正确认识短板问题,关注短板弱点,实施精确治理。我们要勇于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2.总的来说,中国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尽快弥补。我们要认真清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缺点和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主要是因为这些缺点在老、弱、病、残、贫、深贫困地区比较明显,所以要切实加大努力。
3.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抗击歼灭。
4.深化供给结构改革,巩固“三比一、一减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层次,平稳国民经济周期。
5.为加强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整,应加强财政政策以提高效率,应尽快实施减税和减费,应适度收紧货币政策,应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化及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并应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财政支持。
6.我们要打好三大战役的基础,按照既定的部署全力作战,确保取得重要进展。要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成就,就要利用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增强市场导向的法治商业环境。
7.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加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力度。
8.善于把党中央的精神同各地区、各领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我们要坚决打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口号喊得太响,执行得太轻;防止欺诈和机会主义。
重点1:高规格,研究两个关键任务
会议由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等参加了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CPPCC全国委员会主席汪洋出席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业办公室、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弥补不足的报告,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党中央财经委员会主要是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和监督实施。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已经召开了四次会议。这次会议研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要正确认识短板问题,突出短板弱点,实施精确治理。我们要勇于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前三中全会的重点是抓好三大战役的思想和措施,研究批准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我国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规划和建设川藏铁路。
重点2:加快克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足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以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为目标,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奋斗,总的来说,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尽快弥补。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科学评估进展的基础上,要认真梳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突出缺点和艰巨任务,主要是因为这些缺点在老、弱、病、残、贫、深贫困地区等方面比较明显。
会议强调,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要集中优势力量抗击歼灭。要在普遍实现“两个担心”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消除贫困的任务,把扶贫工作重点放在深贫困地区,着力攻克“三包”面临的最后一道堡垒。要解决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阶段性目标。要加快民生领域的工作,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儿和养老的投入,解决部分群众迫切的实际问题。完善社会保障覆盖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确保基本生活底线得到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要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目标,努力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阶段的工作也应有自己的侧重点。我们不仅要跑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英里”,而且要抓住机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有机衔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非常重要。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世界正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巨变,危机与机遇并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整体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
简化管理、减税和减费……中国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亿。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提出了推进改革、调整结构、惠民防危、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定就业、金融、外贸、外商投资和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的利益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整体稳定等工作。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表示,未来经济工作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准确扶贫、积极防治污染三大硬仗展开。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的供应方结构改革,应该促进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制造的转变,以及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未来政策不断推进的方向,这也将带来年度投资机会。
焦点3:货币政策应该紧缩和适度,并及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
会议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措施要细化,重点任务要突出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巩固“三比一、一减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层次,平稳国民经济周期。
具体而言,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整,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尽快实施减税、减费,适度收紧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化适时调整和微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其中,“货币政策应紧且适度”在三天内两次出现在高层会议上。什么是紧缩和适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中央银行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表示:“今年的紧缩是为了提高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和总体社会融资规模。这与名义gdp的增长率是一致的,名义GDP的增长率是一个紧缩和适度的概念。”
易纲还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政策取向。现在他强调谨慎的货币政策。与前一次相比,他这次没有提到“中性”,这更简洁,但实际上,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并没有改变。主要稳定的货币政策应反映反周期调整,而货币政策应在总量上适度收紧。
华泰证券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时,仍然更加注重稳增长、保就业,同时重点推进金融供给面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央行货币政策的第二个拐点需要关注即将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内容。
从去年第三季度的“高度重视反周期调整”、第四季度的“加强反周期调整”到这次的“坚持反周期调整”,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政策的预调整和微调的轨迹。由于这些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央行再次强调“保持战略实力”,强调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
会议还指出,要打好三大战役的基础,按照既定的部署尽快投入战斗,确保重要进展。要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成就,就要利用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增强市场导向的法治商业环境。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加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力度。
焦点4:防止口号响起,并轻松实施
会议强调,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贯彻落实的前提,要深入人心,领会精神实质。建立健全任务分工、报告协调、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和各自职责,主动及时开展工作,善于把党中央的精神同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要求具体化。我们要坚决打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口号喊得太响,执行得太轻;防止欺诈和机会主义。
这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和行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好的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比如说,多表态,少行动,等等。这一要求是为了使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开展工作,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努力成为“行动小组”和“实干家”。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央财经委定调经济工作 3天2提货币政策导向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