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6日电“电第二”确保春耕生产
新华社记者魏玉玉
在春耕季节,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旗听不到牛的克里斯提尼。相反,是农业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交织着现代农业的“春天的声音”。一群人穿梭于田野间,为“春天的声音”提供安全保障,他们是自称为“电气小二”的电气工人。
“我们在春耕期间开展了‘保姆’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24小时电力服务和线路维护,因此有了‘电力第二’的名称。”右前卫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分公司哈拉黑供电所员工郑洪波说。
科尔沁右翼阵线旗哈拉黑镇于2017年开始改造农村电网。建成54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新建27台配电变压器,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的供电问题。春耕开始前,“电儿2号”彻底检修了镇上的输电线路、变压器和460个电机轴房。东胜水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最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电力小二”最常光顾的地方,他们保证合作社的22台大型农业机械将“吃够电,做得更好”。
“合作社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扩大生产规模,这离不开‘电气二代’的帮助。”合作社主席张忠伟说。
2005年,张中伟和几个村民看到村里的优质大米因为分散种植和销售而无法打开市场,他们想出了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想法。吃电的大型农业机械能在塞北的偏远农村使用吗?张中伟来到哈拉黑供电站咨询。
“现在农村电网电压低,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可能提不起来,但我们可以为合作社设计新的用电方案,以提高供电能力。”郑洪波告诉张忠伟。
第二天,三名电力技术人员来到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设备电源和厂房的实际情况,现场安装了一台100 kVA的变压器,仅用了6天就完成并通电。
随着电力的保障,合作社逐渐购买了各种现代农业机械。2013年,该合作社计划为粮食加工厂建造18台新机器和设备。但是随着设备的增加,原来的变压器容量是不够的。
“张大哥,你的变压器需要扩大。”正当张忠伟准备去供电站提问的时候,“电力少年”郑洪波和他的同事来到了合作社。当他们得知合作社将扩大规模时,他们提前升级了电路,并将变压器的容量提高到250千伏安,以确保粮食加工厂的稳定用电。
"电力供应持续增长,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张忠伟说道。合作社的有机水稻基地从成立之初的128亩扩大到3万亩,带动了周边四个镇的2000多名成员开展有机种植。社员们在稻田里养蟹、鱼、鸭,实现了“一地双收、一水双用”,每亩增加500多元,每户增加5000元。
除了忙着春耕,张忠伟还在为合作社的环保项目制定计划。“今年,我们将引进一条有机肥料生产线,回收羊粪、玉米秸秆和秸秆,加工成有机肥料,并将其投入稻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张中伟说,“到时候,我们会请‘电小二’帮我们升级线路。”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保障春耕生产的“电小二”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