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6字,读完约4分钟

5月13日,贵州茅台下跌1.67%,收于每股892元,其股价尚未回到900元。此前,茅台集团成立了一家营销公司,这招致了子公司贵州茅台股东的各种批评。市场最大的担忧是,贵州茅台与其母公司发生大量关联交易后,将影响贵州茅台的提价能力,导致其盈利逻辑和投资逻辑发生重大变化。

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有疑问,当然,也有更积极的。一些投资者认为,如果茅台集团的营销公司最终被视为普通经销商,那么提高贵州茅台产品价格的逻辑将不会改变。

中小股东问题

茅台集团5月5日公布了营销公司,并表示营销公司的成立旨在补充社会渠道的优势,促进营销体系的转型升级。

然而,这一消息让茅台集团上市公司贵州茅台的中小股东感到不满。部分投资者认为,这一安排不仅会影响贵州茅台的预期利润,而且大股东茅台集团涉嫌转移利益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一些茅台投资者告诉《红周刊》记者,“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茅台销售公司,茅台集团成立了一个新的全资营销公司,以抢占茅台销售业务。这算不算横向竞争?集团营销公司接管了茅台的销售,经销商从上市公司收回了茅台,这难道不是一种‘转移利润’吗?”据报道,一些投资者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投诉信,并以真实姓名向中国证监会举报。

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带着市场的疑虑,上海证券交易所于5月7日向贵州茅台发出监管函,要求茅台集团解释设立营销公司的主要考虑因素、拟开展的商业活动和具体的商业模式,以及是否有计划为上市公司经营茅台。到目前为止,贵州茅台还没有回应。

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5月10日上午,《红周刊》记者多次拨打贵州茅台投资者热线,希望从上市公司那里了解茅台集团的态度和最新情况,但电话总是占线。

贵州茅台的盈利逻辑很难改变

据记者了解,贵州茅台的利润逻辑是,茅台的年产量稳步增长,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茅台及其他高利润产品的出厂价逐渐上涨。市场最大的担忧是,如果大比例优化集团的控制渠道,贵州茅台的管理层和大股东将没有动力调整价格,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贵州茅台的估值逻辑。

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然而,东方港湾董事长丹斌5月7日在微博上发帖称:“茅台集团成立营销公司不会对茅台的涨价产生任何影响...受影响的是回收的酒属于股份公司的利益。因为新成立的公司负责销售,这部分人的利益会受到影响。”

《红色周刊》此前报道称,贵州茅台已收回计划配额,即自2018年以来,贵州茅台已从非法经销商处收回约6800吨茅台配额。如果所有这些配额都用于超市渠道,将为贵州茅台带来188亿元的收入,利润将至少增加48亿元。

然而,如果我们假设茅台将通过其自己的电子商务渠道“茅台尚云”销售所有回收的配额,它能达到上述配额吗?事实不能。据记者了解,茅台尚云成立于2014年6月30日。在其股权结构中,茅台集团占75%,贵州茅台占25%。按照1499元的限定售价,贵州茅台按其股权可以获得的利润将会减少到18亿元左右。

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如果将来茅台集团营销公司从贵州茅台进货,与一般经销商相比,上市公司不会出现利润稀释。如果贵州茅台以超低价格供应,显然会损害其他经销商的权利。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茅台集团为了避免横向竞争,向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做出了承诺。在贵州茅台2001年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茅台集团于1999年10月28日向贵州茅台发出了《不参与同行业竞争承诺书》,承诺不会直接或间接从事与贵州茅台竞争的业务,并保证茅台集团控制下的任何子公司不会从事与贵州茅台竞争的业务和活动。此外,茅台集团承诺不利用其在股份公司的控股地位,转移利润或从事其他损害股份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的行为。

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贵州集团会选择一条违背承诺、摧毁贵州茅台(价值基准)的道路吗?这样的小把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编辑:张静]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贵州茅台遭遇麻烦 创利逻辑难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