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南京5月13日电江苏太仓:奏响城乡一体化的和谐乐章
新华社记者刘威葳
从乡镇企业的崛起到外向型经济的集中,江苏省太仓市稳步发展,连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列。
城乡收入比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发展机会日益公平...太仓的实践描绘了城乡一体化的新蓝图。
农村“蝶变”:清水、绿地、大道
初夏,记者走进太仓市沙溪镇香塘村,看到一排排粉墙砖瓦的小农舍,屋前屋后都种着瓜田花园,一条条干净坚硬的道路通向千家万户。
村民严惠亚告诉记者,近年来,美丽村庄的建设使空的河流变得清澈,土地变得绿色,道路变得宽阔。“每逢假日,城里人都想在这里过‘农场生活’。”
2017年,太仓市启动了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村庄面貌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环境自我净化的长效机制。
每天早晚,太仓市程响镇丰丸村的村民钱德亮都喜欢在村口的人工生态湿地公园里放松和锻炼。2017年,他习惯了蹲在厕所里,和城里人一样,他也有一个厕所。村里的180户人家都连接着污水管,污水通过这个“神奇公园”变成了清水。
该人工湿地由调节池、垂直流湿地、水平流湿地、草溪湿地和生态池组成,每天可处理污水150立方米。
太仓市市长王建国介绍,太仓市始终统筹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被评为全国首批幸福农村建设示范单位。
城市和农村都“不错”:年轻人返回村庄就变得“年轻”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的社会理想是“治国安民”。这一理想在他的家乡逐渐变成了现实。
在太仓市郊区的林东村,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生产景象引人注目。
在高标准的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在生态大米工厂,晶莹剔透的“富硒大米”跃上流水线,这才是真正的空包装和冷藏;在生态饲料厂,一袋袋的秸秆被切碎,并加入“营养元素”,如豆渣和米糠,制成牛羊饲料...
林东村党委书记苏启芳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大力推进“三化融合”发展,依托村社农场搭建了6个农业发展平台,村级集体资产从25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亿元。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万元。
在太仓,像林东村这样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村庄就不是这样了。电站村加强了草坪、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方桥村把水和环境治理放在首位,以此来支持人民,用水来丰富人民。板井村实施“菜篮子”工程,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全面展开...
钱,一个67岁的佃占村村民,现在在村里的合作社从事仓储和包装工作。“月薪2000多元,加上退休金4000多元,月收入6000多元。年底有分红。”钱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的孙女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工作。"年轻人回来了,农村变得越来越年轻。"
数据显示,2018年太仓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5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1,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农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面“整合”:农村的未来可以期待
在农村环境变得美丽、农民的钱袋膨胀的同时,一个接一个推进、与城市相连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改变长期困扰农民的慢性病,如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
在办学水平上,太仓已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新扩建的太仓市港城小学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如400米塑胶跑道、篮球馆、健身中心、室内体育馆和现代化图书馆。在这个农村小学,孩子们在模型飞机教室里制作模型飞机,在机器人练习室学习尖端技术,在舞蹈室伸展四肢...学生家长尹红告诉记者,学校经常组织机器人表演、英语课本表演、器乐表演等活动。虽然孩子们在农村上学,但他们有着同样广阔的视野和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太仓市也大力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面融合,其国家大病再保险已成为新的国家医疗保险政策的蓝图。
71岁的杨瑞芳住在太仓市六合镇东方社区,每天都在六合镇邻里生活博物馆“打卡”。客厅整合了功能资源,如残疾人之家、老人之家、双养之家,为居民提供养老、助残、卫生、婚宴等服务。“那里有老年人的‘小桌子’,象棋和卡画兴趣小组,还有坐在现场的医生。”杨瑞芳说道。
如今,在太仓,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在细微之处显现出来:公交车进入村长,宽带接入千家万户,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太仓发挥了城乡一体化的和谐运动。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江苏太仓:奏响城乡一体化和谐乐章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