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4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广州5月16日电(记者王攀)“海洋六号”科研船在2019年完成了深海探测的共享航程后,于5月16日返回广州。此次共享航行科研实现了国内大型测量设备的实验应用,并通过多方项目合作实现了联合测量的创新。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当天表示,共享航次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勘探与环境调查评价、R&D设备标准化试航、深海勘探仪器实验应用、冷泉系统科学研究和远洋科学研究综合试航,共完成20多项海洋科学考察任务。
海洋六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研船。据报道,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一次大型深海勘探共享航行。这次航行持续了36天,航程超过3000海里。共有18个与海洋有关的机构和111名科技人员(包括29名科研人员)参加了实施。
这次共享航行科研实现了国内大型测量设备的实验应用。在航行中,科技人员对4500米深海热液勘探自主水下运载系统——“4500”无缆潜水器进行了试验应用,并对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进行了海上试验,验证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深海勘探开发能力,完成了多套自主研发的深海设备的标准化海上试验。
在共享航程中,海马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作为平台,对自主研发的设备进行海上试验,如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和探测装置、多参数剖面探测系统等。,完善了深海探测技术支撑和公共测试平台建设。
在共享航程中,科技人员还使用了两套潜水器“海马”rov和“发现号4500”AUV,在南海北坡西北海域进行了联合调查,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新的大型活动“冷泉”,基本摸清了其分布范围、地形、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等。
杨胜雄说,这次共享航行利用多种手段对海底活跃的冷泉进行采样和观测,获得了大量与冷泉系统的生物、水、气体和沉积物相关的样本和数据,为冷泉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史玉妍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海洋六号”科考船完成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