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9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5月,德格县现代农业(蔬菜)种植与循环生态示范园区的蔬菜成熟了,德格县和邻近的甘孜县的普通百姓可以从基地里吃到优质的新鲜蔬菜。园区还为周边学校提供直接的蔬菜供应服务,让老师和学生可以吃到安全绿色的新鲜蔬菜。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发展工业是摆脱贫困的根本政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促进扶贫的根本途径。”成都高新区与德格县委、县政府合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地方产业发展,把握产业扶贫的基本政策,发展促进就业、增加人民收入的产业。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蔬菜种植园区建设

工业扶贫的硬性指标

现代农业(蔬菜)育种循环生态示范区中扎科乡基地

成都高新区投资500万元援建德格县现代农业(蔬菜)种植与养殖循环生态示范园区。园区覆盖扎科乡、碾谷乡、温坨乡,建有三个种植养殖流通基地。园区拥有现代化立体栽培玻璃温室1个,半坡智能温室60个,简易钢架温室40亩,开放面积近2000亩。超过10种蔬菜,如西红柿和辣椒,已经被种植在温室里,超过300英亩的蔬菜已经被种植在空旷的田野里。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德格县和甘孜县以外,安全、健康、新鲜的蔬菜直接供应给周边学校的师生。为了保证养殖周期的有序发展,园区内建有10个猪舍,主要养殖具有高原特色的藏香猪,预计年产量2000头,辐射带动周边居民发展200多户高海拔特色养殖户。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新的经营理念-

工业扶贫的软实力

针对德格县缺乏园区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弱点,为了保证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居民持续增收,成都高新区帮助当地居民认真研究制定了园区的主要经营理念。

一是充分利用高原地区的光照条件和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建设现代高原有机蔬菜农业园区,以现有园区为核心辐射全县,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二是引入以品牌建设为先导的现代管理机制;三是对园区进行制度和产品认证,包括有机认证和gap认证;四是建立园区产品可追溯体系;五是构建完整的物流体系;第六,加大辐射作用,增强周边农民参与,做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第七,引入循环农业模式,确保园区良性发展,妥善解决园区污染问题。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根据这七个发展思路和德格县的实际情况,引进四川维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管理和运营。2019年,德格县珊迪吴威麦农业有限公司在德格县注册成立,专业生产和销售有机农副产品。园区认证的农副产品通过现有销售渠道销售给成都高端有机蔬菜配送公司,并通过苏宁乐购在线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改变单一收入模式-

工业扶贫取得了丰硕成果

德格县现代农业(蔬菜)种植与循环生态示范园区有23个贫困村,696户贫困家庭,总人口2731人。园区的建立改变了原来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群众单一收入模式。园区以设施标准化、多层次种植养殖、产品标准化、立体营销为标准,带动群众循环增收。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村民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蔬菜苗

扎拉姆一家是扎科中部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园区建成之前,他们的经济收入模式单一,人均收入约为2800元。随着参与基地的建成,扎拉姆家庭获得了基地集体经济红利、土地出让收入和基地劳动力收入,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稳步脱贫。

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据了解,参与园区建设的固定分红+土地出让收入+就业收入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000元至1万元。公园的经营者还负责培训当地人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当地人民的技术水平达到标准后,公司将退出管理,将园区移交给当地人民成立的合作社进行管理和经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据报道,2019年,该公园进行了3次技术培训,培训了500多名当地村民。(林杰·常陆)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成都高新区着力帮扶德格县产业扶贫,“高原致富之花”在当地绽放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