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1字,读完约3分钟

5月25日,在清华举办的2019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主题论坛2:《2019年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探讨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转变和经济复苏,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提出了中国经济以高水平开放推进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抵御外部冲击的可行路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紫光教授周浩发布了这份报告。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和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博士对报告发表了评论。

《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发布

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最近大幅下降,微观层面的高指标表明存在潜在风险

周浩指出,参照世界主要央行和学术界使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的最新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较2018年水平大幅下降,处于历史低位。自2018年年中以来的政策转变是近期宏观经济稳定和风险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部分缓解,减税、减费和科技板块的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微观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仍然较高,经济周期的滞后效应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负担可能会使银行业不良贷款迅速出现,构成经济复苏的潜在风险。报告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压力,但主要矛盾仍在内部。解决内部结构和导向问题是抵御外部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中长期经济政策仍必须以改革开放为主线,如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营造竞争性的中性商业环境。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用中短期宏观周期宽松政策来应对外贸摩擦的负面影响。

《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发布

中国的整体债务比率趋于稳定。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在评论该报告时表示,在最近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德意志银行与与会嘉宾分享了其对贸易摩擦的看法。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整体负债率已经稳定,这与《报告》关于宏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较低的判断是一致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张智威认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得益于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侧重于开放服务市场,特别是教育和医疗行业。

《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发布

完善风险定价机制,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董事总经理、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博士充分肯定了报告所用风险指标的及时性和前瞻性优势,并就民营企业融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朱海滨认为,虽然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但应收账款的周期明显延长,导致民营企业不必要的资金需求。数据显示,2018年,应收账款占年营业额10%以上的企业超过了样本企业总数的20%。他还指出,在银行担保抵押贷款时,民营企业很难进行适当的信用风险评估,这将导致近期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对此,朱海滨提出几点建议:风险定价是政策的核心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定价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改革必须与实体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2019上半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发布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