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8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朱]5月28日,由《银行家》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中央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在京举行,主题是“改善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经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就“深化金融供给面结构改革”、“金融供给面改革与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如何创新和改善金融供给”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表示,金融回报的标准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而是满意度变化的问题。他认为,在金融服务中,要解决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发展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树立宏观整体观念。
如何解决资本“从现实到空虚”的问题?中信集团原监事朱认为,虚拟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避免流动性过度向虚拟经济转移,有效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
朱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完善金融机构设置调整和资本市场的进入壁垒,规范金融市场发展秩序,强化标准,提高成品设计、风险控制、资本约束、经验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标准;第二,深刻理解金融创新的本质,取决于它能否增强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降低实体经济的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创新的质量要求,改善服务,强调创新和服务;第三,按照银行风险管理的标准结构,从业务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强调资本约束,优化资本约束下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比率,推动银行机构向资本消耗低的地区转型,使其市场链向实体经济倾斜。
谈到金融创新时,他建议大力发展智能服务,但不要试图取消日常柜台的功能,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所长何德秀表示,改善金融供给的关键是优化金融服务结构,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在金融产品体系优化方面,要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风险投资、银行信贷、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要素;适应经济创新的需要,为不同群体、不同市场主体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对于"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以及小型和微型企业等特殊群体,应利用新的思想和技术来探索和开发新产品、渠道和模式,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方面,金融服务要精准,要有精准的支持和服务,精准的风险防控,以及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此外,金融技术应应用于金融领域,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技术如何帮助金融供应方改革?平安金融监事会主席、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黄润忠认为,在金融领域,需求是多元化的,关键是努力卖出合适的供给。技术可以提高金融供给生产率,降低供给风险和成本。此外,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可以扩展到风控监控,最终通过底层技术的通信实现智能监控的目的。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2019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改善金融供给 服务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