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陈炜
随着每年5月和6月大量音乐节的上线,许多乐迷无疑迎来了一年中的狂欢时刻。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五一假期以来,当月已举办了草莓音乐节、麦田音乐节、西湖音乐节、保利艺术节等十多个音乐节。
根据公开数据,2007年,中国只有24个户外音乐节,但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69个。截至目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有800多个音乐节品牌可供搜索。
但与此同时,根据小鹿角智库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出现的音乐节品牌在2018年的存活率不到50%。
对此,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大量一次性音乐节的出现反映出相当多的音乐节品牌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国内音乐节市场存在阵容同质化、现场体验差的问题。
一度的音乐节聚在一起唱歌
据尼尔森统计,全球音乐节的观众已经超过20亿人。经过20年的发展,国内地方音乐节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根据2017年中国音乐节市场报告,2017年中国举办了269个音乐节,同比增长33.8%。除了视频节目、音乐应用和网站,音乐节占用户音乐的45.4%。
业内一些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日报》,国内音乐节市场已经从垄断和三方对抗逐步发展到百家争鸣。在他看来,国内消费者对音乐的需求和参与并不比西方市场少,所以国内音乐节市场仍有空.的巨大增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提到,数量的简单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内音乐节发展良好。事实上,市场上相当多的音乐节品牌正面临生存危机。目前,中国只有20%的音乐节能够真正盈利,而且大部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小鹿角智库的统计,在2016年举办音乐节的品牌中,只有不到40%在2017年仍有活动。然而,2017年出现的音乐节品牌在2018年的存活率不到50%。相比之下,2018年有140个新的音乐节品牌,占总数的52%。
这意味着,尽管不断出现进入者,但近年来,超过一半的音乐节品牌在举办音乐节后已从市场上消失。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只有少数已经登陆多年并拥有一定品牌的音乐节是可以利用的,而且几乎每年音乐节市场都会有更大程度的血液交流。他提到,在遵循增长和野蛮发展的趋势后,音乐节市场正在逐步向品牌管理过渡,以摆脱目前的赔钱和赚钱的困境。
差异化和品牌优势是取胜的关键
事实上,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各种音乐节同质化、现场体验差的弊端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一些音乐爱好者私下告诉记者,在音乐节同时举行的月份里,音乐家匆忙出现在不同的音乐节舞台上是很常见的。除了场地和名字的不同,有时很难从表演阵容中看出区别。
业界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差异化和品牌优势将成为成功的关键。
近日,由泰和音乐集团主办的2019麦田音乐节在北京举行。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公布完整阵容的前提下,其《盲鸟》门票将在sold空;在4月底正式宣布全部演出阵容后,其预售票很快就卖光了。据记者搜索,这张票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多次溢价交易。
根据相关歌迷提供的视频,当表演者周杰伦、蔡依林等人表演时,他们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歌唱求助。随着此类视频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关于表演内容的讨论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门搜索的榜首,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一个音乐节来说,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对于消费者来说,内容体验就是一切。消费者的偏好是不同的,因此音乐节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数据与消费者的直觉结合起来,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消费升级概念的核心。一些分析师这么说。
记者从太和音乐集团了解到,麦田音乐节根据对太和音乐演出的大数据分析,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学校的流行乐队,与2018麦田音乐节演出阵容的重叠不超过10%。
上述分析师认为,电影节的下一步是细分人群和升级场景。在他看来,音乐节的规模和品牌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但需要时间来安顿下来,逐步加强在安全、组织等方面的运作协调能力。在引进海外音乐节品牌和艺术家开拓市场的同时,我们应该积累和借鉴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本土化项目和艺术家的培训。
(编辑上官门罗)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一次性”音乐节大量涌现 差异化和品牌优势是胜出关键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