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48字,读完约9分钟

○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是由美国极少数政客强加给中国的。中国在被迫斗争的同时,没有放弃努力,努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要高度警惕当前各种奇怪的说法和理论,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化危机为机遇,为未来发展开辟新天地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国内舆论领域出现了一波奇怪的争论,其中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误导了人们,动摇了人们的心,瓦解了人们的斗志,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是消极悲观的“投降论”。

美国的贸易霸权主义违反了市场经济原则,企图通过增加关税、迫使中国让步和伤害其他国家的方式,通过自我伤害来打断市场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如果我们一味的妥协和投降,不仅会帮助我们滥用,而且很难从根本上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正与你们混杂在一起。美国征收关税的中国产品中,约有50%是由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根据美国国家商业经济协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75%的企业声称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对其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美国目前的关税收入不足以弥补进口商品消费者所遭受的损失。据估计,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月需要额外支付30亿美元。美国提高关税将引发贸易伙伴的一系列报复措施。美国农产品难以销售,大量农民面临破产,大量消费者抢购中国商品,生产商囤积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一些著名的美国跨国公司已经表示或实施将其生产工厂移出美国,以维持其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这与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的初衷背道而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家正以自己的方式向白宫表明,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商品流动、产业流动和人员流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全球化趋势,必将以失败告终。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历史上,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打着减少贸易逆差和保护国内产业的旗号,发动了对日贸易战。尽管日本一再妥协让步,全面接受美国的条件,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下降。这种情况在双方的贸易拉锯战中持续了大约10年,直到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此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经济泡沫破裂。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陷入了经济发展停滞的深渊,而美国在信息产业的帮助下再次繁荣起来。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历史和现实事实表明,贸易战违背世界潮流和经济规律,不受欢迎。它们不仅会减少双方的贸易不平衡,还会导致长期的经济停滞,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害怕和放弃强加给中国的贸易战是没有用的。这只会让美国政客更加肆无忌惮地压制中国,抑制中国的发展。只有正视现实,勇敢面对,正视战争,我们才能以战制战,以战促和。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对于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一贯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解决中美经贸争端,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并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然而,美国仍然走自己的路,违背自己的承诺,违背自己的诺言,并加强对中国的极端战略压力和战术讹诈。显然,它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缩小贸易逆差,而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抑制中国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已经退却,只有针锋相对的对抗才能改变他们对中国战略的误判,实现“以战制战”。很难想象,通过投降和让步,就不可能祈祷和说服美国统治当局表现出善意并回头。中国有信心,有信心,不想打,但不怕打贸易战。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另一种是别有用心的“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制度冲突”理论。

近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基隆·斯金纳抛出了美中“文明冲突”、“文明竞赛”和“文明对抗”的论调,试图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麻烦。在中国,有人及时附和,把中美经贸领域的矛盾提到“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制度冲突”的高度,夸大中美贸易战的严重性,恐吓老百姓,唯恐天下不乱。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制度冲突是深刻而长期的冲突,也是难以解决的严重冲突。将中美经贸摩擦上升为文明、意识形态和制度冲突不仅是错误和愚蠢的,也是与现实不符的。对华贸易战是美国发动的全球贸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以来,美国政府秉承“美国优先”的理念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输了”的误解,发动了一场美国规模的全球贸易战,不仅针对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关税是对诸如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文明和制度征收的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已经对36个国家实施或威胁实施制裁。大多数这些国家的文明、意识形态和制度与美国相同或相似。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美国少数极右政客与全世界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中美经贸摩擦绝不是“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制度冲突”,而是美国极少数政客违反全球化大趋势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历史最终将证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趋势不会被美国极少数极右政客逆转,美国伤害他人、不造福他人的行为必将以自食其果而告终。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高低文明之间没有区别,只有特征和地域的差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系统,只有互相学习和拥抱共生。东西方文明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热爱和平、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共性使中美两国在反对法西斯侵略、打击恐怖主义威胁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取得了辉煌的合作成就。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美文明可以深度合作,相互包容。在新的时代,面对全球性问题和中美两国结构性经济矛盾的挑战,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求同存异,重建中美互信,共同打击野蛮冲突和不文明行为,尽快形成“文明对话”,进而形成“文明合作”和“文明共治”。这无疑将有利于中美经贸摩擦的解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历史、现实和可预见的未来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共处,长期共同发展。中美经贸摩擦绝不是制度冲突,两国可以根据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第三,“指责中国的理论”。

有些人认为是中国挑战美国霸权的企图使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完全无视事实。美国对中国的内部演变和外部战略遏制从未停止过。从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到2000年后对中国实施“遏制接触战略”,再到过去10年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方频频在南海、东盟和朝鲜半岛挑起事端,为少数排除中国的国家推出tpp和tipp等小范围的自由贸易协定。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事实表明,美国在遏制中国发展方面具有长期的战略一致性。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中国赢得了更大的空发展年,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了中国的速度和力量,为改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起成立了金砖银行和亚洲投资银行等。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欢迎。有85个国家参与了对AIIB“朋友圈”的投资,“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贡献和责任。如果这些贡献刺激了美国右翼政客的敏感神经,那不是中国的错。相反,这应该归咎于一些美国政治家的傲慢、偏见、敏感和冷战思维导致的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历史上,界定和遏制对手一直是美国确保自身实力的战略惯性。有人认为,自从1894年美国gdp成为世界第一后,美国“战略词典”中就有一条“60%规则”:当另一个国家的经济计划达到美国的60%,并且有增长趋势,有可能很快赶上美国时,美国肯定会把它定义为对手,并想尽一切办法遏制对手的增长。无论今天的苏联、日本、欧盟或中国,无论他们是否拥有相同的文明或制度。目前,美国坚持其一贯的霸权逻辑和冷战思维,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对于这样的“对手”,美国政治家们习惯了两种方法。一是夸大对手的威胁,争取美国人民对“美国再次强大”的政治支持;第二是采取各种策略和战术,试图抑制对手在各个层面的超越。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因此,无论中国做什么,在美国看来,它已经危及了它的最高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德国和英国gdp总和美国的6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贸易国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如此庞大的经济和如此重要的国际地位下,不可能保持低调和低调,就像大象很难藏在小树林里一样。尽管中国一再重申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要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中美大国关系,并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的道路决定了中国永远不会重蹈强国和霸权主义的覆辙,中国既不会成为美国,也不会挑战美国,也不会取代美国”,并付诸行动,但一些美国政治家仍顽固坚持误判中国的战略。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单方面发动的贸易战是极少数美国政客强加给中国的,中国被迫不遗余力地挑起战争,努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我们要高度警惕当前各种奇怪的说法和理论,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化危机为机遇,开拓未来发展的新领域。

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作者是上海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经济日报刊文:警惕中美经贸摩擦中的奇谈怪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