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7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一名杭州男子用4.8元在超市买了几十万件海鲜,他被警方成功抓获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新闻,但它已经在经纪圈爆炸。这是怎么回事?

男人偷价格标签买海鲜

最近,据杭州。一个杭州男人在超市里只花4.8元就可以买几十到几千元的东西。在他买的东西中,甚至有1888元的生鱼片和799元的帝王蟹。

事实上,超市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但是一天晚上,超市老板在结账的时候意外发现一盒1888元的生鱼片不见了,店员并不知道,销售记录上也没有。

最后发现问题出在超市的自助结账机上,这盒生鱼片以1000多元的价格卖了4.8元。

经过监测和查询,超市发现5月份有一个人去商店消费了9次,他买的每件商品的价值都是几十元甚至几千元,每次交易的金额总是只有4.8元。6月1日,这个人又去超市用4.8元钱买了一只价值799元的帝王蟹。这10次消费的总值达到了6000元,而这个人实际只付了48元。

男子4.8元买海鲜被抓 券商圈却“炸锅”了 究竟怎么回事?

经调查,警方成功抓获肖某犯罪嫌疑人,该犯罪嫌疑人供认,每次趁人不注意时,用4.8元的玉米粉圆饼价格标签纸盖住购物产品的价格标签,然后到自助扫描机完成付款,达到低价购买高价商品的目的,其行为构成盗窃。

至此,这一事件应该结束了。这起事件的曝光可能更多地与超市工人、店主和其他专业人士有关。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没有人会因为这个事件而爆发的圈子——经纪公司。

经纪研究人员天真地“躺下”

6月14日,有一条消息在许多经纪人的微信圈子里流传,这让经纪人莫名其妙地大吃一惊。这条新闻将杭州的事件改到了浦东新区,还改了嫌疑人的姓氏,但这条新闻的核心内容是完全一致的。最让券商人士吃惊的是,这则新闻最后严肃地说:据业内人士透露,xxx(记者注:消息涉及的人的名字被改了)在一家券商研究所工作,由于近几年业绩压力过大,收入减少,导致违法犯罪。

男子4.8元买海鲜被抓 券商圈却“炸锅”了 究竟怎么回事?

经纪圈说它有大有小。在一家经纪公司的微信群中,《商业日报》记者看到,从这一传言所涉及的人的姓氏等信息中,一些业内人士猜测,此人是某经纪公司某行业的研究员。

这个消息在经纪界引起了很大的波动,每个人都在一个接一个地谈论它。然而,许多人也表示怀疑。从社会对经纪业的普遍认知来看,研究人员不应该用这样低劣的手段进行高消费。一位经纪官员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纪行业的业绩压力一直很大,是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行业。虽然近年来收入有所波动,但肯定不会降到这样的水平。

男子4.8元买海鲜被抓 券商圈却“炸锅”了 究竟怎么回事?

记者在网上发现,有很多关于肖姓男子事件的报道,并播放了相关视频。在所有的事件报道中,犯罪嫌疑人的姓是肖,地名是杭州,这显然与经纪圈内新闻中的地名不一致,涉案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姓氏也大相径庭。

得知谣言不实后,上述经纪人员义愤填膺。他相信,这样一个经纪行业和经纪从业人员都无法战胜的事件,将会被突然改变和提起。“这件事‘小心而可怕’。毕竟,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被莫名其妙地加到了身体上,人们变得可怕,结果令人不寒而栗。”

男子4.8元买海鲜被抓 券商圈却“炸锅”了 究竟怎么回事?

这消息被怀疑是网络谣言

显然,这将改变一个普通的社会事件,然后在互联网上传播,这已被怀疑是一个网络谣言。对此,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春林向记者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网络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了网络谣言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如编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组织或指导他人在信息网络上传播。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信息网络上与他人相关的原始信息内容被伪造成损害他人名誉、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组织或指示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等事实。,所有这些都被视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男子4.8元买海鲜被抓 券商圈却“炸锅”了 究竟怎么回事?

沈春林律师还指出,这种改变新闻事件影射券商研究员的行为可能涉嫌违反上述相关规定,侵犯券商研究员的个人名誉。如果情况严重,还会损害研究人员工作的经纪人的声誉和品牌。在网络谣言的情况下,如无辜的经纪研究人员卷入这种谣言,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男子4.8元买海鲜被抓 券商圈却“炸锅”了 究竟怎么回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