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6字,读完约3分钟
走进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的新住宅小区,我发现这个小社区里有不少工厂。在服装加工厂,缝纫机不停地响着,在工人的手中,布片正在变成漂亮的衣服;隔壁是一家糕点厂,不时有阵阵香味,各种口味和形状的蛋糕和面包都是新鲜出炉的;再往前走是一家花店。你一进门,就能看到一束逼真的绢花。十几个女工正忙着把刚送来的花扎成一束。
艾先木古力,今年26岁?在花店工作了两年的亚森已经成为这里的骨干。她一天可以扎10朵花,她的工资从1000元涨到了4000元。“社区工作人员到我家来,说他们新开了一家花店,可以在家门口赚钱。我岳母帮我照看孩子。我可以随时回去照顾他们,所以我决定试试。”艾先木古力笑着说,我没想到学习了一个月就开始了。两年多过去了,她普通话说得很流利,人们变得更加自信。
“我们的社区成立于2012年。这里有很多流动人口和中低收入人群。一开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新居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对记者说,安居乐业是第一要务,社区吸引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近300万元建设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厂房,让社区实现了门前就业。
袁是最关心的社区儿童教育。为了解决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新居社区专门设立了两所免费的社区文化学校,并要求沙依巴克区教育局派6名教师到这里任教,开设民族共同语言、音乐、体育和美术等课程。
幼儿园教室在花店对面,阿依·仙木·古力看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除了一日三餐外,幼儿园还有免费餐,每人一个鸡蛋和一个蛋糕。老师对待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就把他带到这儿来学习。”
在社区科普工作站中,有许多设备使用物理原理来“破译”各种魔术。一个有着强壮脑袋的小男孩正在体验虚拟现实设备,他的周围挤满了小脑袋...袁告诉记者,除了学前班,新住宅小区还开设了“艺术班”和科普工作站,以丰富社区儿童的周末时间。每个周末,“艺术课”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可以唱歌跳舞,在科普工作站接触各种高科技。
如果居民之间有矛盾和纠纷怎么办?社区设立了“人谈事”和“人民调解室”。袁介绍说,社区的干部来判案,群众有话要说,这样可以把每个人的“父母缺点”都讲清楚、讲清楚,及时解决这个结。如果涉及法律问题,人民调解办公室邀请的当值律师将当场发言。
好方法带来好环境。“今年以来,人民调解室几乎没有花时间调解矛盾,值班律师成了法律顾问,帮助居民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袁笑了,“社会和谐美好,每个人的幸福指数都越来越高!”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2日06版)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家门口能就业 有事儿摊开说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