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2字,读完约5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6月22日消息早在唐代,中国就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古代药典——《新本草》;到目前为止,另一个全球医学领袖又出现在中国。6月21日上午,中国药典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行,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向中外游客开放的中国药典博物馆正式开放。
药典博物馆馆长苗志华报告了博物馆的筹备情况
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的讲话
世界卫生组织代表萨宾娜?科普演讲
开幕式由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区委书记王主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霍元元致欢迎辞;药典博物馆馆长苗志华报告了博物馆的筹备情况;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和世界卫生组织代表萨宾娜。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浦克、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桂敦山、同仁堂总工程师田瑞华分别致辞。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各界向博物馆捐赠的仪式。
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开启了药典博物馆,并参观了药典博物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邵,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合作司司长毛振斌,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全国卫生行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出席活动;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美洲和日本的专家,国内相关社会组织和著名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国内外知名制药公司的负责人和代表,城市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各级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而制定的药品规范,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遵守的法律依据,也是药品科技发展成果的结晶,反映了一个国家药品工业的发展水平。中国药典是从《本草纲目》、《药理学》和《处方集》演变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神农本草经是古代药典的开端。公元659年的《唐新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纂颁布的官方修订的《本草》。它包含850种药物,包括7卷佛经和25卷药物图表,为世界药学著作开创了先例,是世界上第一部古代药典。
2013年7月19日,国家药典委员会与枣庄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在台儿庄古城建立药典博物馆。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博物馆终于成功开放,一些展厅开始试运行。药典博物馆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机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确认的第一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位于台儿庄古城中正街,总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规划9个功能分区。其中,药典文化主题馆是1500?一光400?,非传统药房500?,药茶博物馆800?,药膳博物馆400?,中药展览馆老式制药公司3000?,国内优秀医药公司展厅1500?,国际优秀制药公司展厅1500?;还有7000?香草花园。
据中国药典博物馆馆长、全国卫生行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卫生服务分会会长苗志华介绍,自2018年4月4日展览大纲获得专家批准、展览布局、展品收藏和展位投资启动以来,已有1819名中外专家、学者和医药企业代表来馆指导展览,共收到捐赠图书、作品、手稿、医疗器械和中药标本2887件。目前,药典博物馆已经完成了分阶段和区域展示区。包括:药典文化主题馆、国家一广、非遗药房、药膳博物馆、药茶博物馆等五个主题展区;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广源中药有限公司等两家老中药企业展厅;国内五大企业展厅,包括丽珠药业、步长药业、京福康药业、邯郸药业和南京郑达天晴药业;辉瑞、赛诺菲等两家国际企业展馆。这些主题展区和国际国内著名医药公司展厅向中外游客开放。按照边建边招商的原则,还是有一些展位等着被占满。
苗志华说,建立药典博物馆的目的是记录药典的历史,弘扬药典文化,传播药典知识,讲述药典故事,研究药典标准,收集药典文献。从而提高药品标准,保证药品质量。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药典博物馆是向国内外游客宣传药物知识和合理用药的科普平台;作为药学专业人员学习药典的学术平台,对推动药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各国药典的文化交流平台,它促进了中国药典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中医药的集中展示平台,它是向全球游客展示中医药魅力的重要窗口。
开幕式后,中外嘉宾集体参观了药典博物馆,走进每个展厅,感受和理解了不同展厅的独特魅力。在同时举行的“各国药典历史发展研讨会”上,张伟秘书长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部、英国药典委员会、欧洲药典委员会、美国药典委员会、日本医药医疗器械综合组织的代表就各国药典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世界首座药典博物馆在山东台儿庄正式开馆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