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成都6月23日电四川创新“三个治理”实现形式激发农村社会活力

新华社记者陈迪

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治理主体从单一政党向多党政党转变。两年来,四川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加强了党的领导,创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农村治理实现形式,有效促进了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充分激发了农村社会的活力。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这个分支应该是一个“火车头”

“火车跑得很快,全靠前面的皮带。要真正发挥“三个治理”治理形式的乘数效应,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三者结合的政治保证。”四川省成都市皮都区站前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民说。

据了解,站前村辖9个村民小组,529户,1704人。村党支部下设四个党支部,共有83名党员。为了理清党建引领农村社区发展的治理思路,近两年来,站前村规范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党组织定期听取村民委员会、议事会议、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汇报。同时,建立“两委”联系机制,联系集中安置区党员群众。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据高德民介绍,经过走访调查,村党总支了解到村里有很多青年学生和老人,于是引进了社会服务中心,实施了“弘扬国学经典、弘扬家风、家庭培训”和“老人健康工程”两个社会工作项目,开设了国学课堂、绘画、手工等培训课程,开展了“创建美好家园”等环保公益活动。目前,已举办了10个老人讲习班,在村里举办了近10个大型节日,如60岁以上老人生日聚会和端午节,为1500多名村民服务。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为了建设强大的村级党组织,四川也在实施“五个工程”,即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集中整顿薄弱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大学生“村官”队伍。

目前,以占其村为代表的四川许多地方,都明确了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群众服务入手,围绕“自治、法治、德治”推进乡村治理。

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农村自治

行走在四川省眉山市单玲县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有漂亮的房间、干净的庭院、清澈的水和平坦的道路,人们生活在舒适干净的环境中,非常舒适。

这种美丽的乡村景象得益于近年来单玲县探索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一元”分类处理问题,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

这个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群众的广泛参与。在单玲县,村民实现了自治,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据了解,该县农民每月自发缴纳一元清洁费,形成了三方监督、互动的管理机制。村干部中的每个人都是卫生管理员,负责监督村民和承包商。承包商应实现正常的清洁,监督村民是否按要求分类倾倒在指定地点,并监督村干部是否管理村民。村民支付清洁费后,增强了主人的责任感,监督承包商是否及时清洁和运输,村干部是否负责管理承包商,清洁、分类和运输是否到位。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顾说,在县农村,过去麻烦的“垃圾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不仅农村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村民素质也有所提高,邻里生活更加和谐。“对每个人来说,这真的是一块钱,换来的是美丽的乡村!”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副厅长毛业雄说,在四川的许多农村地区,审议和协商的形式已经得到创新,以确保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并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加强依法治理,完善德治体系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据了解,为了加强安全村建设,四川实施了“光明工程”,实现了对所有自然村的视频监控。在电网管理方面,该省已经划分了11万多个电网,配备了23.1万名专职和兼职电网管理员以及50多万名电网助理。统计数据显示,可预防病例减少了45%,发现率增加了约50%,零病例村的数量大幅增加。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同时,要建立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建立从省到村纵向贯穿五个层次、横向覆盖各行各业每户的多元化组织网络体系,实现村(社区)和乡(街道)调整委员会全覆盖,29万名调解员将在基层调查解决矛盾纠纷。

在德治方面,四川坚持选择示范村,以创建“四个好村”为起点,实施“千村扶贫、千家万户进广电、科技下乡”等项目。目前,已建成3481个省级“四好村”。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树立先进的榜样,继续选择先进的榜样,如道德榜样、身边的好人、孝顺父母和关爱亲人。在全省范围内,新时期农村文明建设的“十大行动”,如深化文明创建、推行家规家训、净化环境美等,被部署到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行动中。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毛业雄说,在党的建设的指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合力,农村社会的活力得到了有效释放。“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基层政权治理的支撑作用,突出基层自治的支柱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和德治的基础作用,取长补短,取长补短,加快形成‘善治’。”

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四川创新“三治”实现形式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