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4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3日上午,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的指导下,由《经济日报》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11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举行。图为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范蠡/照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佟明标)6月23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的指导下,由经济日报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分论坛举行。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在讲话中表示,举办科技论坛的目的是促进食品领域的创新,让更多的创新理念、技术、管理体系和成功项目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王旭东表示,科技进步已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先进的检测技术、杀菌技术、包装技术和追溯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在优化和丰富产品种类、加快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高品质、营养、健康、安全和放心的食品。
“中国经济网、科技中心、食品科技学会”联合举办今天的科技论坛,旨在鼓励广大食品领域的科技人员不断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并在“保护人民”中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鼓励更多的创新理念、技术、管理体系和成功项目,构成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从发布情况来看,一些项目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安全起到了实际作用。”王旭东说道。
王旭东表示,多年来,中国经济网始终履行着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中国经济网自2009年以来举办了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并自2011年以来举办了许多活动,如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勇敢地揭露危害食品安全的人和事,积极打击各种谣言,旗帜鲜明地站在舆论的第一线。6月20日,中国科协主题日,中国经济网受邀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中国食品科学联盟。不久前,为了迎接食品安全宣传周,紧急组织了“食品安全知识读本”
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和社会共同治理的氛围越来越好。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为例。自2011年举办以来,只有6个部委主办,今年有23个部委主办;活动规模从仅有的一个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发展到以家庭活动、知识竞赛、国际展览、专业培训、先进技术和项目发布等多种形式开展的综合性宣传教育活动;时间也从半天发展到两周,10多个主题日贯穿了国家、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立体科普宣传。
王旭东说,今天我们来到了信息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无所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能。中国经济网将继续不忘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更加注重舆论引导,不断加强媒体监管,使食品安全违法分子无处藏身;同时,要以更有效的手段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普及程度,让普通百姓吃得放心、安心。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王旭东:让更多创新技术构成食品安全重要保障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