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5字,读完约3分钟
微风吹着稻田里波光粼粼的麦浪。竹影摇曳,青苔已悄悄覆盖悬崖。不远处,淙淙河水呜咽着流过,诉说着85年前的故事。湖南省道县马桥镇福湾村(小?在曼图灵的一个山洞里,陈树湘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
1934年11月底,红军决定横渡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全军警卫队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浴血奋战四天,终于成功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和中央红军渡河。12月1日上午,在完成掩护任务后,第34师立即赶赴边界过境点。至此,湘江沿岸的渡口已被敌人完全封锁,第34师无法渡河。第二天,陈树湘带兵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包盖山,准备从凤凰口向湘江进发。途中,第34师遭到两个敌人师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师政委和师政治部主任在战斗中牺牲了。
“过河是不可能赶上的。陈树湘决定带领其余的撤退到灌阳暂时落脚。”前道县历史办公室副主任唐晓峰说。“可是当我们退到江华唐红营附近的桂子河时,第三十四师又遭到了敌人的进攻。陈树湘指挥渡河,不幸中弹身亡。”
“陈树湘受了重伤,肠子流了出来。他得用碗盖好,用纱布包好。”福湾村村民周玉生说。他的祖父和父亲在曼图灵附近遇到了陈树湘的团队。因为他们认为红军是好人,所以他们早晚给红军送红薯和草药。
记者和他的一行人走进了陈树湘住的山洞。洞穴又黑又潮湿,脚下到处都是泥,洞穴顶部的水滴不断落下。
12月17日,敌人开始在满头岭搜寻红军。陈树湘不得不带领卫兵走出山洞,再次突围。最后,他在满头岭下的丰都寺被抓获。
今天,陈树湘拒绝医疗和食物的故事仍然在马桥镇广为流传。”被抬到了谢的布店门口。道县第一保营营长何祥,正在旁边药房吃饭,高兴得放下碗就出去了。”镇上78岁的老人张国平回忆道。“何翔为了留下一个活着的老师,好向上面请赏,然后软硬兼施引诱投降。送药治病,送人参和炒鸡蛋来强身健体。然而,陈树湘的仁义是直截了当的,他不怕拒绝医疗。"
”何翔问他,你们红军有多少人?陈树湘说,整个湖南是。”张国平说。
他项未能投降,所以他不得不要求人们在12月18日黎明时分把陈树湘送回县城。在去石棉村的路上,陈树湘趁敌人不备,把肠子从伤口上拧下来,英勇牺牲。
“一大早,一群国民党士兵就来到了石棉村。当地一个名叫徐杰的8岁男孩跑到敌人驻扎的洪都寺观看热闹。”唐小凤说道。”在庙门口,徐阶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留着胡须的人。他衣衫褴褛,右手沾满了鲜血。”
“这个人就是陈树湘,他已经牺牲了。这是老导演在1985年前后我们重新研究红军长征历史时从徐杰那里听到的故事。”唐小凤说道。
据当地人说,陈树湘的血溅在附近的冬青树上,冬青每年结出丰富的红色果实。就在这棵冬青树附近,矗立着一所名叫“树乡小学”的学校,陈树湘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仰望远方。不远处,红旗在风中飘扬!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7129.html